目前正是美國研究生申請季節(jié),常聽師兄師姐介紹,想要加深自己給學校的印象,提高錄取的幾率,和所申請學校的教授,也就是極可能成為將來自己的導師的教授“套磁”,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那么怎樣“套磁教授”?如何能夠精準地“套”到教授的心,獲取更多有效信息呢?可以參考下面的四個建議。
有一個案例,一位劉同學被名校錄取,但是在申請時沒有和教授套磁,結果被分到純理論物理專業(yè),跟隨一個畢業(yè)沒多久的助理教授工作。該同學對這方向一點興趣都沒有,考慮到將來要在實驗室做“開荒牛”———搭建計算系統(tǒng),不禁神傷,只得一心想著明年如何轉專業(yè)了。
成功的套磁信會給教授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亦會把教授對于異國學生的不信任降到最低。一般來說,教授的回信既有滔滔不絕熱情洋溢的,也有冷冷淡淡隨手敷衍的,從中也反映其對學生的態(tài)度。當然,錄取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俗話說勉強無幸福,若能挑選到與自己“情投意合”的教授,必然在學習、研究中事半功倍。
TIP1:有明確的目的,要與教授討論專業(yè)問題
對于申請phD的同學,由于博士階段學生大部分時間是替“老板”打工,在博士生的錄取問題上,手持大量經費的教授們往往具有決定性的權力。對于大部分學校,只要教授點名錄取,而你的硬件條件不算太差,系招生委員會一般不會拒絕。浙大某學生專業(yè)能力很強,但英語成績不好,他就通過與教授持續(xù)的書信來往討論專業(yè)問題,最終被華盛頓-圣易路斯大學錄取并獲得全額獎學金。
在套磁過程中,你向教授推銷的正是英語能力和在校成績等硬實力以外的軟實力,即是你對教授工作的了解、對自己選擇的研究方向的熱情、對自己未來的定位以及對以前相關研究經歷的總結和心得。因此套磁信的準備往往需要漫長的過程,其中最花時間的就是仔細閱讀教授的簡歷以及近年來發(fā)表的優(yōu)秀論文。
大多數教授對專業(yè)的套磁信還是比較歡迎的,因為這免去了他從系里的海量申請人資料中挑出和他相關的學生資料的麻煩,而且學生們在信中顯現(xiàn)的對專業(yè)的認識和表述能力,比硬邦邦的英語成績更具吸引力。
TIP2:要從網頁上充分了解該學校該院系的研究情況,針對學校來寫信
絕對避免用Crazy Mail等群發(fā)軟件一次同時發(fā)給100所學校的教授,這就不會冒犯教授,同時也避免教授回信告訴你你的問題網頁上都有答案。
TIP3:要附上自己的簡歷或者自己目前研究的詳細介紹
第一封信盡量簡潔,簡歷最好能附在郵件簽名的后面,不要放在正文中,但正文中要有簡單的自我介紹。
TIP4:注意一定要仔細檢查,不要有明顯的拼寫錯誤或用詞語法錯誤。
套磁就像你的Personal Statement一樣,你的聯(lián)系信也要有針對性,一定要有個性化的東西。
當然,套磁不是萬能,它不過是與TOEFL、GRE、GPA并行的一種工具,歷史上也不缺乏沒有套磁而被一流學校錄取的案例。
通過和教授、同學的聯(lián)系,對所選專業(yè)進行咨詢,可以篩選最適合自己的學校,定位自己最適合的專業(yè)和方向,減少申請的盲目性,同時增加申請的準確性,增強自己的競爭力。通過和教授聯(lián)系,可以使他更清楚你的研究興趣和素質。如果你對自己的研究興趣和職業(yè)目標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你的問題會傳達這一點。如果你對你自己的需要和該校的Program有過深思熟慮的話,教授肯定會意識到你的明確方向,認為你更適合他的研究的。而這正是套磁成功的關鍵。
通過上面對成功套磁方法的解讀,相信對于很多計劃美國研究生申請的學生可以參考上面的信息來提前做好套磁的準備和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