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前,在學校遇到一個朋友,聽說我要出國,給我來了個問題三連。問得我啞口無言……”這是Tony最近遇上的一件非常無奈的事情,他的朋友問的三個問題分別是:
“要出國了?你們家真有錢啊,富二代的生活是不是特別爽?”
“不用考試就能讀研真好啊,你說我怎么就這么苦呢?”
“我要是這么有錢,按我的成績是不是能申請G5?”
……
Tony當場就覺得非常尷尬,不知道和他說什么才好,只能隨便扯了兩句,把這個話題混過去。
無論是出國留學還是考研,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并沒有什么高下之分,但總有些人,會覺得出國留學“簡單又不用考試”,“有足夠的錢誰都能去吧”、“我沒能去留學只是因為我沒錢”。
考研確實很辛苦,大學校園里時常見到起早貪黑,宿舍、自習室、食堂三點一線,每天學習超過12小時的考研黨,即使這么努力,筆試考得很好,也可能會被在復試被刷掉,竹籃打水一場空。
而留學,至少你申請了,通過了就能收到offer,哪怕是有條件offer,至少也有努力的方向。
但這并不意味著,留學就比考研輕松。
留學在申請時需要準備很多材料,要考雅思托福,要刷GPA,要豐富自己的實踐經(jīng)歷,只是這些前期準備工作分散在生活中,不那么容易被注意到而已。
有過留學經(jīng)歷的人們,對于這件事有什么看法?
@姚望:
這些人從來不花一點點時間去思考,自己最適合的領域是什么,如何多快好省的做事情。
他們只會盲目從眾,看到別人報名考研,于是自己也跟風,求得一個心理安慰。
也許他們不知道,自己進入職場,可能是一把好手,甚至能腳踩風口飛起來。
可他們更喜歡和苦行僧一樣,把自己逼到最慘,相信自然就會有福報。
你吃的苦比我多,我就不應該比你過的好?
痛苦不是財富,對痛苦的反思才是財富。
留學所經(jīng)歷的困難和歷練,可一點都不比考研少。
對很多大學生而言,拿到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其實意味著征途的結(jié)束。
可對留學生而言,拿到offer的那一刻,其實挑戰(zhàn)才剛剛開始。
留學從來不是什么捷徑,它是很多人從小的夢想。
@Sven:
一個朋友選好大學之后,請了我和幾個他的同學一起吃飯。他在中國出生長大,而且因為是外籍,所以選擇很多。當時他沒有選擇出國,而是選擇了保底的清華,因為這樣相對穩(wěn)妥。吃飯的時候他也講了一些自己讀書的經(jīng)歷,他初中成績并不算太好,可能連重點高中都很難考進。后來他通過留學生考試很輕松的進了清華,自然覺得是蠻慶幸的一件事。
后來隔了一個多月我重新遇到他,聽他講了件讓人很不開心的事情。有人向校方匿名舉報他說他作假。當然他的手續(xù)全部是合法的,所以最后自然沒問題。但是他去清華這件事,他只跟幾個從小一起的朋友,還有特別要好的初中同學說過,這事很明顯就是他同學去匿名舉報的他,所以他自然覺得特別不舒服。
有些人的心胸狹隘,要是每天和昨天的自己比比,應該會是個很幸福的人。
@匿名用戶:
工作兩年再去留學,我學會了一個道理:有些時候你和周圍的同學確實會有差距,而且這些差距不是可以短期就彌補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不斷靠近。
@潘一鳴:
努力程度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這是我們從小被灌輸?shù)挠^點,如果一個事情沒有做成,一定是自己努力不夠,或者方法不對??傊?主觀原因是主要原因。“有志者,事竟成。”但事實上,這個觀點是錯的。在很多時候努力并不一定能改變太多。
比努力更重要的,機遇、資源、眼界、智力,這些都不是努力就一定能得來的,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生來在這些方面就不平等。
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歡迎關注下方微信公眾號,給我們留言~
(手機用戶可將文章轉(zhuǎn)發(fā)到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