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不一定比國內(nèi)混得好,但最吸引我的,是這些!

閱讀:23051 來源:轉(zhuǎn)載
分享: 

        近年來,留學二字已經(jīng)不再陌生,擁有一段留學經(jīng)歷代表你擁有了不一樣的經(jīng)歷。擁有了不一樣的眼界。留學后的歸國黨卻不一定混的比國內(nèi)黨要好的原因大家或許都了解一些。但留學最吸引我們的,不應該是留學后的未來,而是這幾樣...

      出國這些年到底收獲了什么。英語or文憑?

其實,學到的就兩樣東西:一種被放到任何國家任何誰都不認識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一種名車豪宅已動搖不了愿意每天坐公車去追求簡單夢想的平淡心態(tài)。這兩樣足以讓一個人受益終身。

       留學雖已為“凡物”,但還是有人終其一生未曾領略別人一出生就很有錢而自己很窮;某某明明不如自己,卻可能憑關系,憑忽悠,拍馬屁的本領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發(fā)現(xiàn)社會不公平了,自己得變得現(xiàn)實了。

......

       在國內(nèi),這被說成是挫折教育。

出了國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絕非中國獨有,這是時代的弊病,社會的固疾,是需要我們自身變得足夠強大以后慢慢改變的東西。

       隨著留學市場化和物質(zhì)化,加上國內(nèi)留學生的低齡化和土豪化, “留學”這個本該象征著學術,名校,自由,遠方等等美好畫面環(huán)繞的詞匯,已被拉下神壇,Low為凡物。有人依然堅信留學是個開闊眼界,增強學術,提升逼格的高地;也有人調(diào)侃留學只是混個文聘,燒些人民幣的游戲。

    “每個人都要經(jīng)過這個階段,看見一座山,就想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可能翻過山后面,你會發(fā)覺沒什么特別,回頭看,會覺得這邊更好。”——《東邪西毒》

  翻過山的人會對沒有翻過山的人說,山后面不過如此。但終究還是有很多人從沒有翻過這座山。

  留過學,你便仿佛獲得了感嘆"不過如此"的資格。你知道了,有人自始至終不知道。你見到了,有很多人卻終其一生見不到。

  難道在國內(nèi)就不需要學會如何租房、組裝家具、做飯、處理銀行水電煤氣網(wǎng)絡賬單,學駕車、結婚生子,到處和朋友游玩照相了?不出國就不能學東西,變勤勞了嗎?能有什么事,是只能在國外做的呢?

  留學生隔江踏海,翻山而來、節(jié)日與家人相隔、自我放逐到千里之外,耗費了不少的金錢,到底為了什么?

  就像電影《霍比特人》里Gandalf 對Bilbo Baggins所說:

  The world is not in your maps and books ……When you come back, you will not be the same. 世界并不在你的地圖與筆記里……當你回來時,你從此與眾不同。

  這是一段,任何時候回想起來,都會笑容滿面的求學經(jīng)歷。

  一、留學最吸引我的,是無限種可能

  你不知道若干天若干年后自己將會在哪里。還有就是能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強大和平靜。

  為什么明明全世界最愛我們的兩個人都在身邊,我們卻還要離開他們?

  父母在,不遠游,內(nèi)心當然不想因為該死的時差讓他們總是在電腦前坐幾個小時等著我們上線,大家才說幾句話。

  不想每次見面時候心驚地發(fā)現(xiàn)他們多了些白發(fā)和愈發(fā)深陷的皺紋,發(fā)現(xiàn)一直以來遮風擋雨的溫暖老屋變得空落落。

  所有漂泊的人都是為了有一天能夠不再漂泊,能夠保護起家人。只有經(jīng)過這樣的折騰,這樣看起來的一種徒勞無功,才能明白原點是一個什么樣的東西。

  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你不可能經(jīng)歷所有的精彩,學習和經(jīng)歷本身正是幫助你梳理你未曾經(jīng)歷過的精彩。

  有一個同學,皇城根兒,不曾遠行,不曾別離,也有很牛逼的心態(tài),當然了,成績也好,在北大念書,就想著畢業(yè)了在研究所混口飯吃,反正家里條件也不錯。

  有一天他突然說要出國念書,本來只是圖好玩。然后交換了半年,回來以后就像變了一個人,非要拉我回去創(chuàng)業(yè),而且是真的很具體的東西都拿出來了。我說,我還沒有想創(chuàng)業(yè)的本領可以與你合作。

  出國念書不僅是上課念書。國外的教育,對于沒有接觸過的人而言,能大大開拓視野,學會隨時作一個頭腦風暴,作出有建設性的質(zhì)疑。

  現(xiàn)在國內(nèi)大學也開始鼓勵質(zhì)疑了,但很多學生都是為質(zhì)疑而質(zhì)疑,提出的問題自己都并不懷疑,這不過是另一種服從,“服從要你質(zhì)疑的要求”。

  但同時,很重要的是,拒絕價值觀和道德綁架,拒絕不尊重事實和科學研究。對于任何事情都非常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可能錯了的那個概率,永遠不把自己認為是“絕對正確”的。這是國外大學學術訓練的結果,也是經(jīng)歷的結果。

  少一點輕狂,凡事要做得漂亮,要相信專業(yè)的力量,大家各司其職,門外漢成事的概率其實很小,不斷妄斷,魯莽行事。

  你終究不會比律師更懂法律,也不會比警察更懂得如何抓壞人。要尊重那些思想家,藝術家,實業(yè)家,各種崗位上的人,及他們努力后的結果,不論成敗。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為一個全職批評家立過銅像。

  二、這里的教育原則是:學術獨立,人格尊重,理解寬容

  中國文化強調(diào)每個人都是社會關系中的一員,都深深地和別人聯(lián)系起來。每個人都被別人評判,每個人都評判別人??稍谖鞣缴鐣?,人是社會功能的一員, 一個人的工作和他的私生活是可以完全分開的。

  西方人強調(diào)個人在集體中的獨立,中國人強調(diào)個人在集體中的聯(lián)系。作為一個文化上的自由主義份子,西方人一般“不輕易評判”其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在西方文化里很令人討厭。

  尊重他人大致包括:不抱怨,不影響他人,不麻煩他人,不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不輕易評判別人等等。同時,也不要剽竊他人,因為這意味著你失敗的開始。

  在中國,大多數(shù)家長希望孩子好好念書,以后有事業(yè),有家庭,有車有房,這樣的生活才是應有的人生,才算是成功,而對其他各種各樣的人生缺乏包容心,總是試圖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左右兒女的生活。

  尤其是用一種多數(shù)人,集體的價值觀去評判別人的對錯,這可能也是缺乏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的一個原因——只求同,不存異,奇思怪想早早地就被扼殺了。

  想要活得與眾不同的人在國內(nèi)的壓力比國外大多了,要頂住各種世俗壓力,在國外,你會發(fā)現(xiàn)所謂的怪人太多了,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每個人都是怪人,于是就沒有怪人了。

  三、留學中還有一個好東西叫做真正的逆境教育,樂觀的精神

  留學也有很多種選擇和面貌,但接受挫折不是去接受這個世界的黑暗或者不平等。最重要的是學會自己挑戰(zhàn)生活。

  大多數(shù)西方人都是心態(tài)良好,充滿正能量的人,懂得要競爭,更要有風度的道理。他們就算也會有時抱怨自己的失禮,或者國家政策,或者他人,但閑茶飯后的話題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去享受生活,如何從頭再來,去嘗試不同的新鮮事物,比較正面積極一些。

  對于這個世界的愛和樂觀,永遠都是成功的必要基礎。

  這是單純出國旅游學不到的。從國內(nèi)校園跨入西方社會種種不適,在校園里,和同學相處,與教授探討,寫essay,做項目,這些過程中都能更好懂得挫折的真味。工作更不必提了,照樣暗流涌動,各種比較,歧視,排擠,不公哪里都會有。

  留學生對西方社會的初次接觸,未必總是洋溢著輕松與愉悅。恰恰相反,歐美國家日益凸顯的諸多社會問題更為直觀地呈現(xiàn)在留學生眼前。

  但要告訴自己,在一種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環(huán)境中探求自己的欲望,夢想,無限的可能,這時候面臨的逆境一點都不可怕。

  留學還會使你體會到,西方所崇尚的貴族精神不是爆發(fā)戶精神。富與貴不是一回事。

  它絕不是住別墅、買豪車、揮金如土、花天酒地,對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國外的貴族學校和國內(nèi)的貴族學校是如此地不同,培養(yǎng)出來的貴族精神從不同平民的精神對立,不意味著養(yǎng)尊處優(yōu),悠閑,奢華地生活。

  這是一種以榮譽、責任、表率,勇氣,克制,自律,奉獻等一系列價值為核心的先鋒精神。幼稚止于成熟,源于虛榮止于務實。

  不如國內(nèi)的同學混得好?愛比較這個就不要出國留學。

  出國留學并非是“ 能比他人過得好 ”的自動保票。如果出了國,見識到了更多可能性之后,還要拘泥于 “混得好”的各種標簽表象的話,那出國才真是有些浪費了。

  留學從來就沒有個統(tǒng)一的定義,究竟什么樣全憑自己決定。

  不管到哪里,你是什么樣,你的社會就是什么樣。你什么樣,你留的學就是什么樣。

  留學讓你看到更大的世界,想留下的留下,想回家的回家,想前行的前行,不管選擇什么,都要付出努力。努力之后,也不能保證一定比別人好。

  出國,只是多了見識,多了選項,也許這就是意義本身。

  生活在這個年代,見識應該比什么都重要。

以下三種方式,都可以讓你:了解留學,輕松去留學!

1、關注微信公眾號 51offer

2、下載51offer APP

3、輸入網(wǎng)址:m.6898555.com

標簽: 留學必讀 留學指南 留學經(jīng)驗分享 51offer編輯: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