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ise Liu畢業(yè)于美國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的新聞學專業(yè)?,F在在NBC News Intern做實習記者。
第一次走進曼哈頓下城Soho的Stadium Goods時,我就像一個初次來到迪斯尼樂園的孩子一樣,為眼前玲瑯滿目的限量版球鞋激動到語無倫次。
每一雙鞋都像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被真空包裝好放在精致的展示架上,防止氧化。3000 平米的店鋪下方,還有同樣大小的存貨區(qū),即使在市面上早已停產斷貨的產品,你也可以在這里的某個角落找到向往已久的它。
這是我在 Business Insider 工作完成的第一個專屬采訪,它關于 Sneaker,關于運動零售,關于中美之間的商貿合作。
Business Insider 前身是創(chuàng)建于 2007 年的 SiliconAlley Insider,2009 年重命名為 Business Insider。這家總部設立在紐約的新媒體公司,是近年來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商業(yè)新聞網站。
Business Insider 對新聞的報道方式與傳統(tǒng)媒體有所不同,它的創(chuàng)始人 Henry Blodet說,他們用多張大幅的圖片,配以說明文字,來呈現一篇報道。Henry 稱這種方式為“Slideshows”,與傳統(tǒng)媒體的報道方式大相徑庭。
從美國到亞洲的街頭,隨處可見瘋狂的球鞋粉絲們:他們熬夜排隊,只為得到一雙自己心愛的球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全球最好的球鞋寄售店鋪 Stadium Goods 的老板決定與中國的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合作,在天貓商城上開一家旗艦店,并且對借此打入中國市場感到十分樂觀。
在國內,瘋狂的球鞋粉絲們似乎時常顯得無所適從:一是受限于有限的貨源,二是缺少一個正規(guī)且值得信賴的零售渠道。
在采訪中國的球鞋粉絲的過程中,他們表達出對 Stadium Goods 這樣可靠的零售源進入中國的期待。然而商城正式在天貓開業(yè)后的幾天內,他們的熱情似乎受到了一點打擊:官網上的價格似乎比傳統(tǒng)的淘寶代購高出不少。在中國消費者最敏感的價格上,Stadium Goods 似乎有些水土不服,并未占得先機。
作為一個擁有十年淘寶經驗的骨灰級網購粉絲,我激動地抓住這條消息,決定跟進這家在揚名美國的零售店鋪通過天貓進軍中國市場的一舉一動。
在 Business Insider,記者們每天都會寫一個固定的新聞。
與此同時,每個記者也在積極地尋找自己的故事,建立自己的資源庫,創(chuàng)造自己的寫作節(jié)奏。每當發(fā)現一個新鮮有趣的點,我們會把想法上報給編輯,在征得同意后開始采訪和創(chuàng)作。
在這樣尋覓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在不斷發(fā)掘自己的興趣點,并且漸漸積累起素材。我的同事們有的圍繞鴉片毒品做采訪,有的密切關注南海局勢,有的則深入報道著各種軍事防御體系,這次采訪后,我則想往中美商貿的方向上更進一步。
六月中旬,我剛從波士頓大學畢業(yè),到紐約,入職 Business Insider。在經歷了層層面試后,我深深被這里的氛圍吸引,并義無反顧地在畢業(yè)后來到紐約。時間才過了一個多月,我卻好像經歷了很多。我的第一篇新聞報道關于共和黨代表大會,關于 Donald Trump, 關于他被共和黨正式提名時的演講。通過文字和圖片的各種形式,我制作了一個 Slide Show,為沒能到現場的人們高度還原身處現場的真實感受。
很快過去的三周之后,我已經開始了獨立負責的第一個報道,高強度讓我感到興奮不已的同時,也經歷著一絲絲緊張,因為我仍在摸索一個美國和中國商業(yè)敏感度的中間點:到底什么樣的話題,才能成就一個即符合中國人的興趣點,又抓到美國讀者神經的報道呢?
很慶幸,這次美國實體零售店打入中國電商平臺的故事,似乎很符合編輯的口味,在整個采訪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我用最高的熱情和參與度,爭取還原這次激動人心的嘗試,并和很多人一起,期待著劇情未來的走向。
Business Insider 的讀者是擁有商業(yè)敏感性的年輕人,他們大部分走在國際政治和貿易局勢的前沿。他們需要的報道,盡管不一定有多深入,但作為記者,我們需要盡可能地挖掘獨特、有趣的角度,創(chuàng)造更多的報道及閱讀價值。
作為一個普通的顧客,從前的我或許知道淘寶的全球購,卻不會知道這些品牌進駐背后的運作。在大洋那頭,一個合作的idea如何產生?商家如何與天貓溝通并達成協(xié)議?貨物們又是如何漂洋過海被運到國內?
作為記者,能夠挖掘出這些現象背后的故事,對我來說是一件新鮮而有意義的事。在這個過程,我也從一個路人變成了 Sneaker 的粉絲。
曾經我也懷疑過“炒鞋”的意義,現在我卻對各大品牌和系列如數家珍,同時開始對每雙鞋背后的故事感興趣。我終于開始理解,追求一雙鞋子并不是為了追趕潮流,而是為了致敬心中的一個偶像或是一段記憶。
Business Insider 是一個讓人成長的平臺。這里的節(jié)奏很快,整個團隊年輕而有活力,在溝通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受到對方的尊重,團隊成員也會互相啟發(fā)激勵,保證每個人都能找到有價值的新聞。
所有人都在在線工作交流的平臺 Slack 上,關注著不同方向的故事,大部分的工作交流都會在上面完成,這種面對面卻必須用在線軟件交流的方式讓我覺得陌生又新奇。
作為團隊中唯一的中國人,我正在努力建立更多自己的資源、創(chuàng)作自己的故事,希望在 Business Insider 這樣一個巨大的平臺,可以收獲更多的眼界。
新聞只是一個途徑,人人都可以成為記者,但重要的是,每個記者的邏輯思維及批判性思維能力決定了報道的質量。
做新聞最難的,首先是挖掘到有價值的新聞和新鮮的角度,其次的挑戰(zhàn)則是精準判斷表達形式,以達到最好的傳遞效果。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幻燈片,多元的多媒體表達形式的奇妙組合,往往能創(chuàng)造出其不意的巧妙效果。
未來并不確定,但我確定,我熱愛新聞這個行業(yè)。
下載51offerAPP或關注微信公眾號51offer就可以get更多留學一手消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