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留學的趨勢怎么樣 還想去嗎?

閱讀:15351 來源:轉載
分享: 
自從英國信任首相特蕾莎·梅上臺以后,英國留學申請似乎就變得不是很和諧了,一些學生也逐漸失去了對英國留學的“興趣”,并不是我們不想去,而是目前的英國留學政策確實不是很樂觀,作為留學生來講去英國留學現(xiàn)在的趨勢如何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現(xiàn)在英國留學申請海有意義嗎?首先,咱先說說這英國的教育改革,因為雖然這是遠在大洋彼岸的英國人搞出來的教育改革,但對于咱中國人來說,這改革卻一點都不難理解。

啥改革呢?

我們都知道,英國的教育分為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其中,公立教育因為是政府出資,水平一般,而私立教育是市場驅動,所以水平很好。
可是,在半個世紀前,英國還有另外一類公立性質、但教育水平卻很不錯的學府,名為“Grammar School”(文法學校)。
其性質類似于咱們中國的“重點中學”。
而想要進入這種公立性質的“重點中學”,英國的小學生們得在11歲“小升初”時參加入學考試,考得好的就可以上這種公立的重點中學,不行的就只能繼續(xù)上普通中學。
然而,這個本來是給貧民子弟用來改變命運,改變階級的通道,卻在半個世紀前被英國人自己廢除了,理由倒也很正當:為了教育公平。
根據(jù)英國BBC的說法,當時英國的決策者認為,這種教育分級的做法會加劇階級差異,因為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比貧困家庭的孩子更有資源去獲得更好的課外輔導,因此,也就更容易考上“重點中學”。
所以,在他們看來,“文法學校”這種“重點中學”,只不過是“中產階級”的一種特權罷了。
于是,英國從那時起開始改革,逐漸淡化“文法學校”的作用,并開始在公立教育體系中推行一種不同水平的孩子都可以得到平等教育的新系統(tǒng)。
后來,英國政府更是禁止再開設新的這種【區(qū)分普通學生和好學生】的“文法學校”了。
可問題是,正如今年初那部火爆了中國的英國紀錄片中,當中國重點中學老師去英國給英國孩子授課后時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一樣。
由于英國公立教育系統(tǒng)中好學生和差學生都在一起授課,而且按照的還是那種照顧差生的“平等”的進度,導致學生之間缺乏競爭,所以,不僅教學進度緩慢,學生整體水平被拉低,而且孩子們自身也變得缺乏上進心,更在國際上被來自東亞的學生們遠遠超越。
于是,當英國一所學校實驗性地請了一群中國重點中學的教師給一個班級的英國學生授課后,短短幾周這些孩子的成績就遠遠甩開了英國教師授課的班級。
而拍攝下這一全過程的英國BBC的紀錄片,也在英國引起了強烈的轟動。
記得當時在不少英國媒體的評論板塊,就有英國網友表示:“中國人帶來的改變,其實就是當年我們的文法學校里所一直教導我們的:比如上課要守紀律,要聽講,然后課程的進度很快,不跟上就要掉隊”。
可惜的是,這些網友表示,我們?yōu)榱嗣つ康墓蕉鴱U除了這些“重點中學”,讓更多英國的孩子只能都去忍受差勁的公立教育,最終大家的水平都被拉低了。
然而,幾個月前當英國的脫歐公投中所暴露出英國多數(shù)人甚至都不知道歐盟是什么,脫歐有什么后果,就跑去投票的事情,在全世界引起了嘲笑時,英國像特蕾莎首相這樣的決策者們恐怕是終于坐不住了。
畢竟,若再不改革教育,再不培養(yǎng)出一個理性有見識的中產階級,那么,“日不落”的未來,恐怕真的要葬送在被差勁的公立教育體制教出來的“愚民”手上了...
更何況,即便英國當初是為了“公平”而取消了文法學校這個“重點中學”,英國的階級分化仍然很嚴重。
畢竟,富人的孩子可以去私立學校,而取消文法學校的實際結果,只不過是把中產階級和底層的孩子“拉平”了而已,結果不僅底層的孩子難以成為中產,更令中產難以再和富人階層競爭。
因此,可以說取消文法學校,只是一種“偽平等”罷了。
所以,如今當特蕾莎首相宣布要重新發(fā)展文法學校時,不少英國網友都表示了支持。
有網友就表示,當年就是因為有文法學校的存在,很多工薪家庭的孩子才可以通過勤奮走出英國,成為去世界上闖蕩的優(yōu)秀人才。

那么,這項改革又和咱中國人有什么關系呢?

我們應該都知道,在中國的教育界,一直都存在著一種要給孩子減負,要讓孩子“快樂教育”的聲音,甚至也有類似半個世紀前英國那樣的呼聲,認為中國應該廢除重點中學,甚至要廢除一本、二本、三本的分類。
這些呼聲也都各有理由,有的認為中國孩子的學習壓力太大了,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沒好處;有的認為現(xiàn)在的教育都是應試教育,太功利了,應該發(fā)展素質教育;有的則認為大學分出不同的檔次會令不同大學的學生在就業(yè)時被歧視。
然而,我們中國也有自己不容忽視的現(xiàn)實,必須得考慮!
比如我們的人口非常的多,可社會資源卻很有限。
這就決定了不去競爭,只會被社會淘汰。
那么,如此一來,“減負”恐怕也只會淪為一種“偽平等”:底層家庭的孩子無法再通過勤奮而與可以請家教的富裕家庭孩子去競爭,只能繼續(xù)在底層掙扎。
又比如,如果搞什么“快樂教育”、“素質教育”,而不考慮中國貧富差距巨大,城鄉(xiāng)發(fā)展差異巨大的事實,那么,同樣的,這種的改革只會令少部分富裕階層得利,大多數(shù)底層孩子反而會失去上升的渠道。
而認為取消大學的分級就能緩解就業(yè)上的歧視,更是一種“偽平等”的思路。
今天的企業(yè)需要的本就是優(yōu)秀的人才,而能考上名校,能從名校畢業(yè),更是一種能力的體現(xiàn)。
這樣的畢業(yè)生當然在求職時會獲得歡迎。
可如果我們把大學都“拉平”,讓彼此間沒有等級之分,沒有競爭,那學生們還費勁考北大清華干什么?
上個三本,隨便混個文憑,就業(yè)時胡扯一通也可以找到工作啊。
可這對于中國的前途,對于我們的人才發(fā)展,對于我們的競爭力,真的有好處嗎?
更何況,形式上的這種“偽平等”,已經給中國教育帶來了最大的不平等,那就是“就近入學”政策所帶來的學區(qū)房的出現(xiàn)。
當年為了給小學生減負,為了避免小升初太過功利,我們搞出了“就近入學”的政策,可結果呢?
反而是富裕的家庭可以通過學區(qū)房獲得起跑線上的優(yōu)勢,進而將工薪階層不斷擠出教育資源豐富的小學地區(qū),而且暴漲的學區(qū)房價格,更令中產怨聲載道!
所以,正如去年9月3日的一篇報道中所說的,中國的教育改革應該思考的是怎么做到“實質上的平等”,怎么提升“公平的質量”。
可如果一線城市,東部沿海城市,不愿意把自己手上掌握的教育資源拿出來分給落后地區(qū),而是當自己富裕了之后一個個開始搞地方主義,那么,中國教育的真正公平,就根本難以實現(xiàn)。
最后,我們恐怕也只能用“偽公平”去欺騙自己,欺騙公眾,最終把國家的前途都耽誤了。
了解了這么多的內容,你還有沒有英國留學申請的想法呢?我們都是抱著去國外留學生活增長閱歷和能力的心態(tài)選擇留學,所以為了將來更好的發(fā)展,出國留學還是慎重選擇國家和學校,在申請之前多了解留學政策。
標簽: 大學 留學政策 留學攻略 51offer編輯:Cele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