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對來自全國22個省份的36位2016年省高考狀元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八成的高考狀元想要在國外高校讀研。
為什么大部分狀元想要到國外深造學習?狀元們是否只是把北大、清華當成他們出國鍍金的跳板?
已經填報了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專業(yè)的寧夏高考文科狀元田潤卉對澎湃新聞說:“畢竟國內高校距離現在世界一流大學還是有一定差距吧,主要還是出去加強自己的知識儲備。而且國外的大學,比如哈佛這種可能更多的是研究型人才的培養(yǎng),本科不是很注重,所以本科(選擇)在國內讀。據我所知,出國后還是應該都要回來的吧。”
狀元選擇出國深造,“想有更多的閱歷”
據澎湃新聞問卷調查的數據顯示,對于“最想要在哪兒讀研”,83.33%的狀元選擇國外頂尖高校,只有16.67%的狀元選擇內地頂尖學校。談及未來發(fā)展時,13.89%的狀元選擇在國內考碩士、博士,47.22%選擇出國念碩士、博士。
“在國外待一段時間,對人文環(huán)境能有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你見識多了,思維就寬了。”寧夏的李煦文是理科狀元,她所期待的是將來出國能夠給她帶來人文素養(yǎng)和思維方面的提高。
李丹是湖南省文科狀元,同樣有出國想法的她已經預見到了通往出國深造的路會很艱辛,但她表示一定會努力。因為“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有更多的閱歷”。
澎湃新聞在采訪中得知,像李煦文、李丹這樣,除了滿足學術目的外,還想增長見識、豐富人生閱歷而選擇出國深造的狀元不在少數。
但還有一些狀元對于自己四年后的規(guī)劃,可能只是有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甘肅理科狀元胡明源設想自己出國讀碩士和博士,稱一方面是想開拓一下視野,另一方面是想在國外獲得一些學術上的進步,但他對澎湃新聞直言:“具體出國的情況我現在也還不了解,到時候也要看具體情況,現在只是有一個大致的方向。”
同樣,在問卷中填寫了計劃出國讀碩士和博士的新疆文科狀元周雨飛也對澎湃新聞直言,對讀研還沒有完全清晰的規(guī)劃,但是“覺得比較‘高大上’,所以想嘗試”。
此外,不管將來有沒有出國讀研計劃,狀元們普遍把本科期間的海外交換項目列為自己的規(guī)劃。
一些對出國深造“沒有想過”的高考狀元認為,自己希望在本科期間有機會出國交換,安徽理科狀元孫勇就是其中之一,他表示之前沒有想過出國深造,因為 “一個是條件不太允許,一個是我也不太愿意太早出國”。但是選擇環(huán)境工程國際班專業(yè)的他表示,他所選的專業(yè)會有到其他國家交流學習的機會,所以希望大三能出國。
對此,曾著寫《透過“高考狀元”現象看教育改革》的大理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褚遠輝認為,國外教育和中國教育存在差異性和互補性,精英學生在接受傳統(tǒng)教育的過程中會表現出一些局限性,尤其是我們國家的應試教育色彩過于濃厚,這種教育雖然有其優(yōu)勢,但是創(chuàng)新思維、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可能國外會培養(yǎng)得更好。狀元出國留學可以彌補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不足,更有利于狀元的發(fā)展。
狀元們認為北大清華跳板論“不靠譜”
對于北大、清華連夜爭搶高考狀元的行為,曾被網友評論為兩校是在做無用功,因為狀元們不過是把北大、清華當做他們出國深造的跳板。澎湃新聞的調查問卷結果“八成狀元想要到國外讀研”似乎又印證了這種說法。狀元們對此如何看待?
面對還未踏入的清華、北大,狀元們普遍充滿憧憬,接受澎湃新聞采訪的30余名狀元幾乎全部否認將清華、北大等內地頂尖高校作為自己出國留學的跳板。
安徽理科狀元邢夢琳覺得北大、清華給學生提供的環(huán)境,能夠教會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都會是很不錯的,她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我覺得‘跳板論’很不靠譜。”
廣東文科狀元李慶泓表示,自己想要的只是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所以只要學校好,也適合自己,國內國外并不重要。
由于清華、北大的國際排名一直處于不斷上升的狀態(tài)。有的高考狀元認為與其出國留學不如留在清華、北大,安徽理科狀元孫勇在接受采訪時就提出,自己聽說過清華的工科很強,而且有越來越強的趨勢,已經超過國外很多知名高校。
今年5月6日,《泰晤士高等教育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 QS世界大學排名》(以下簡稱QS)出爐,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名次大幅上漲,清華大學排名第18,北京大學排名第21。在QS公布的“2016年亞洲大學排名”,清華和北大分列第五、第九位。其中清華由去年的第11位升至第五。在QS發(fā)布的“2016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清華大學有3項學科進入前十,在前10-20強學科中取得6個席位,北京大學有2項學科進入前十,在前10-20強學科中取得4個席位。
如今在美國知名高校攻讀博士學位的徐小兵(化名)曾用高分考入北京大學本科,后來又在清華大學度過了三年碩士生涯,面對學弟學妹的出國深造抉擇,他認為,不會有人功利地在未進校的時候就把清華、北大當做自己出國深造的跳板,而是在求知求索和求職的路上慢慢發(fā)現最適合自己的方向。
機會、戀鄉(xiāng)、美食都是會回國的原因
出國進修后會不會回國發(fā)展?狀元們對此有不同的見解。澎湃新聞在采訪中發(fā)現,大部分狀元表示即使將來出國留學,自己也會回國發(fā)展。也有部分狀元認為回國與否是個人選擇,不能進行強行的道德綁架,回國不回國要看究竟哪里更適合自己。
江蘇省理科狀元李云飛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有句話是“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他認為,為了學習科學知識尋找更好的條件無可厚非,但是科研有了成果自己會選擇回國。
同樣有為國效力、回報祖國想法的還有安徽省理科狀元邢夢琳,她對澎湃新聞說:“北大和清華培養(yǎng)的都是一些領袖型人才,這樣的人才普遍具有一些遠大的想法,比如我想改變現在中國一些不好的狀態(tài),可能會因為這個選擇回來。”
也有一些狀元認為自己最終會回國發(fā)展,是因為割舍不掉對家鄉(xiāng)的感情,黑龍江文科狀元曲鐵男就是這樣一個“戀鄉(xiāng)”的大男孩,他說:“很多東西舍不得,畢竟是自己成長的地方。”
“一定會回家的。”堅定選擇會回國的還有北京市理科狀元孟祥熙,他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一定會回家的。哪怕有更好的機會或者發(fā)展前景,現在看還是有堅定回家的心。”
對于回不回國發(fā)展,寧夏理科狀元李煦文從現實分析說:“說現實一點,掙錢掙得也多,房價也不高,人口密度也不大,空氣也好,那可能會愿意在國外待著。”但她表示自己將來應該會選擇回國發(fā)展,原因之一是貪戀中國的美食。
新疆文科狀元周雨飛的回答則更加率直,她對澎湃新聞說:“在哪兒發(fā)展得舒服,就在哪兒發(fā)展吧。”
對于高考狀元想要出國的問題,禇遠輝認為是一種非常自然和正常的事情,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為海外高校在為我們國家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
禇遠輝認為,在經濟、政治全球化的當下,人才的流動性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中國精英流失在所難免,中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在留住人才方面會有一定的劣勢,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留學生回流的趨勢也非常明顯,而且會越來越明顯。
已經在美國知名高校就讀的徐小兵說,現在美國生存壓力很大,畢業(yè)后求職很困難,并不像十幾年前那樣精英出國留學就普遍能夠留在國外。相比較而言,國內有越來越多誘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