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國內(nèi)高考成績已經(jīng)揭曉了,考生面臨著報考志愿的問題,似乎這還是挺重要的一關,要是填報志愿不慎,可能會出現(xiàn)高分的考生落到低檔的大學的情況。
眾所周知,大學被分成一本二本三本,還有211、985之分,情況似乎比較復雜。填報志愿時,考生普遍注重的是什么呢??赡芎芏嗳俗⒅氐氖巧鲜裁礄n次的大學,比如,上了一本線,那就不想去二本的大學。至于這所大學的地點、環(huán)境和專業(yè)是否是自己所喜歡的就是其次了。好像沒有進入與自己的分數(shù)相匹配的大學,就是吃虧了。
“任性”地做一番設想:如果我來填報志愿,那優(yōu)先考慮的是什么呢?我想首先選擇一座感興趣的、憧憬的城市度過四年的青春時光,課余時間,我一定要走遍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所以這座城市必須是耐看的,有內(nèi)涵的……同時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專業(yè),成績到了一本線,在一本大學加不怎么感興趣的專業(yè)和二本的大學加感興趣的專業(yè)之間,我寧可選擇后者,因為面對不感興趣的專業(yè),四年時間實在難熬,而且在大學里學什么,關系到以后的職業(yè)選擇和價值觀的形成。不過可能現(xiàn)實是比較殘酷的,進入有名氣的大學,對于找工作是有利的。
在日本報考大學則是完全不同的情況。日本每所大學自主招生,現(xiàn)在中國的一些大學也在自主招生吧,只是范圍還有限。學生首先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大學報考,這叫“出愿”,按照大學的要求提交資料,如高中的成績等,有些大學要求考生提供中學階段參加社會活動的證明資料,如志愿者活動。
日本的大學,每一所考試方式都不同。入學考試一般包括筆試和面試,學生考一所大學之前,必須好好研究大學歷年的考試題目。日本的大學尤其重視面試這一關,有些學生筆試成績不是很理想,面試發(fā)揮出色也有可能被錄取。
在日本報考大學,常常會出現(xiàn)一名學生報考好幾所大學的情況,可多項選擇。同時考上了幾所大學,那么就可以從中選擇自己最中意的。問題是報考大學越多,所交的“出愿”費用也越多,一所大學大約3萬日元上下。有時候也很糾結(jié),一所大學考試結(jié)果出來了,如果不在規(guī)定時間交入學金,就要被取消入學資格。但是自己更想進的大學的放榜時間比較遲,只好先交了先出結(jié)果的大學的入學金,之后更理想大學若也被錄取了,那之前的入學金就等于是白交了。
中國和日本學生報考大學最大的區(qū)別是,中國是高考分數(shù)很關鍵,幾乎決定了所有人的命運。學生很少去考慮哪所大學適合自己的個性。大學有怎樣的特色被忽視了,不過有特色的大學可能確實不多。在日本,學生自己選擇大學報考,綜合考慮大學的名氣、地點、專業(yè)等因素,同時大學也選擇學生,實現(xiàn)了大學和學生的雙向選擇。每一所大學有自己的顯而易見的理念。
努力往名牌大學沖刺,這是中日大多數(shù)考生共通的理想吧。關于如何填報大學志愿,應以學生本人的意愿為主。一家之言,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