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富二代留學生的話題火了好一陣,或者說中國人對于富人們生活的窺視與討論,從來就沒有冷下來過。
一個知乎上的問題引起了廣泛討論:“如果家境不是很富裕,出國留學時如何調整心態(tài)?”題主描述了自己家境小康,父母都有穩(wěn)定的收入,可是看著周圍同學拎著大牌包包,出去玩一次豪擲上千美金,覺得無法融入他們的圈子,自慚形愧。
問題下面也不乏有相同境況的留學生,講述自己出身多么落魄,比題主的家境差的遠,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成功進入名校,完成人生逆襲。也有的“二代”答主表示雖然自己家境優(yōu)越,但是出國之后就毅然決然自力更生,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云云。
其實,“窮學生”跨洋求學,周圍同學非富即貴的情況并不罕見。在中學時學過的古文《送東陽馬生序》中,明代著名學者宋濂當時“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年輕的書生背著書箱,在嚴冬中千里跋涉來到太學。飲食不如別人:“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衣著不如別人:“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
像宋濂一樣艱苦的求學經(jīng)歷,現(xiàn)在應該很少有機會體驗了,而絕大多數(shù)的留學生的求學生活,也并沒有那么清苦。

那么有著和知乎題主一樣困惑的留學生們,你們是否有認真想過這個問題:我,究竟為什么要去留學? 不同家境的人對留學這件事有著不同的看法,想去留學,無非有以下幾種理由:
有錢出去玩一圈,回來有個名頭繼承父母衣缽
有錢仍然好學精進,廣結人脈回來繼承父母衣缽或自開天地
無論家境,留學為勇攀科技樹,造福人類
家境不好,有機會留學為了找到高薪工作,改善一家老小
家境尚可,留學為了找到高薪工作,圈子更上一層樓
其中前兩種人,根本不會有這種憂慮。不信,請看國民老公:“我交朋友不看有錢沒錢,反正都沒有我有錢。” 而第三、四類人,正醉心實驗室,或在拼命積攢實習經(jīng)驗,壓根沒空兒去關注旁邊走過的那個妹子背的是愛馬仕還是LV。要是有什么和“錢”有關的憂慮,也是“老板怎么還不批經(jīng)費下一個實驗要沒錢了!”“交了這個月的房租水電剩下的就只能走路1.5h去學校了。”
那么,會關注那些二代留學生們的,就只剩那些“家境尚可,出國為找好工作,提升原有階層”的人了,當然,這一類留學生,也是人群所占比例相比最大的。
這一類的少年/少女們,眼巴巴地看著你的富裕同學,然后默默地低下頭在心里酸,對于你的目標——“找到好工作,提升圈子”的達成,有什么實質性的幫助嗎?
理性會告訴你:并沒有??墒切睦镞€是忍不住地羨慕,甚至嫉妒是吧? 我會告訴你:那是正常的。
姑娘們兩眼放光地盯著最新款的連衣裙,柜臺里blingbling的珠寶首飾是正常的;小伙子們看到同齡人坐在賓利蘭博基尼里摟著白妞兜風,心里把自己放到那個位置上爽一下是正常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正常的;一山望著一山高是正常的。 人會有欲望,是正常的。 有欲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對自己欲望清醒地認知。 如果,你想拿到好offer,你要沖到3.9的GPA,你要去500強實習...你就要在別人睡覺的時候翻paper,早上鬧鈴叫囂著的時候用殘存的一點理智帶動還在睡眠中的身體,爬上地鐵,沖進公司...
可你沒有那些二代們高枕無憂的背景,也沒有出身窮困的“勵志哥”們背水一戰(zhàn)的狠勁。 所以,請你屏蔽掉那些不恰當?shù)奶摌s,與毫無幫助的嫉妒。 除了在心理上對這件事要有正確的認知,讓自己發(fā)現(xiàn)更大的世界,也會有所幫助。 除了完成正常的課業(yè),如果有機會,請多去參與一些有亮點的活動。比如:奧運會的志愿者、需要翻譯的政治國際會議、NGO的支教等等。
因為在這些離“功利”二字稍遠一些的活動中,你可以接觸到許多與那些你平日里所羨慕嫉妒的同學,生活方式與思想截然不同的人。 你也許會看到,常青藤畢業(yè)出身優(yōu)越卻愿意在叢林里折騰,研究當?shù)貫l危生物的人;你也許會看到,那種人至中年,功成名就卻跨越過大半個地球去非洲打水井的人。多與這樣的人物打交道,不是希望你轉移自己的目標,而是要讓自己的眼界更寬闊,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種精彩的活法,許多種不一樣的可能。 一旦當你見識了不同的精彩,就不會對那紙醉金迷的某一項耿耿于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