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國讀書,有些事情是在學校網(wǎng)站和學生手冊等根本無法了解到的。所以在入學前,有以下4點小編希望小伙伴們能夠學習到。

1.學習知識不僅限于課堂上
大學課程是我們所支付學費的主要部分,然而除此之外,大學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課外活動。在美國大學有很多社團和學生活動,從體育到政治到電影戲劇等,學生要多多參與、多多接受挑戰(zhàn)并適應大學生活。
很多學生是在臨畢業(yè)時才意識到,學生應該充分利用自己所支付的學費,不僅僅是課堂上的課程,在參與這些豐富的活動過程中,是建立友誼和學習的好地方,打破了單調的學習模式。
例如有學生參加了學校的跆拳道和學校的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那么就學會了自我保護,并學會了如何通過組織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保護饑餓兒童。
2.辦公時間對學生的幫助超過成績
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很好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是打算畢業(yè)后留在美國,你在大學的人脈關系同樣很重要。有至少幾位關系不錯的教授是很關鍵的。如果這些老師可以為你求職做推薦就更加有力。并且很多實習、就業(yè)和研究生學校要求學術推薦人,所以多花時間在教授的辦公時間拜訪他們,并與教授保持良好關系很重要。
3.美國是汽車文化
在美國你可能發(fā)現(xiàn)交通工具比較缺乏。無論是公交車、有軌電車還是地鐵都不夠完善和體面。問題是一般線路也不是很便捷,從A點到B點,可能需要花很長時間,。當然在一些城市如紐約和華盛頓特區(qū)有良好的公共交通設施,但在其余城市并不完善和健全。
當學生發(fā)現(xiàn)購物、旅行或去機場公共交通工具不夠便捷,很多國際生選擇從有車的朋友那里尋求幫助,現(xiàn)在有了如Lyft Uber等APP,國際生出行更加便利,不用再麻煩朋友特意送一趟。
公共交通乏力的主要原因是在美國很多學校有超過90%的學生都有車。作為一名學生,你沒必要一定要有一輛車,因為需要的時候從朋友那里很容易能夠借到或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當然如果你想出行更自由些可以考慮考個駕照,買輛車。
4.好奇的人并不一定是充滿惡意
美國人常常對一些地理和其他國家的知識了解甚少。所以你可能經常被問到來自哪里,也許你會理解為對自己國家的質疑和歧視。
但幾乎所有情況下,提問者并沒有惡意。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是處于好奇。最好是要有耐心,并告訴他們想知道的信息,他們會很感激。
來美國留學是一段獨特的經歷,但它不是像看上去的那樣困難。用心去感受它,小編肯定會收獲多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