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化差異早知道 讓你再也不蒙圈!

閱讀:15841 來源:轉載
分享: 
將要去英國的小伙伴們,看到朋友圈學長發(fā)的留學糗事,是不是也會哈哈大笑?換做是你們,會發(fā)生那樣的事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中英文化的差異,避免尷尬的發(fā)生吧。

英國是一個具多元化的開放國家,一些中國學生因為語言不通或者文化差異很難融入當地的群體。為了同學們在英國更好的生活,小編為你們講一講中英的文化差異。

社交從“一品脫”開始

很多中國留學生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看法:英國人禮貌但是冷淡。一般來說,英國人不喜歡過于親熱,他們會覺得這樣膚淺且不真誠,太多的熱情和關注會讓英國人感到奇怪和不自在,所以和他們建立友誼確實要花些時間。對于英國人來說,隱私非常重要,例如婚姻狀況,戀愛關系,年齡問題,財政等等問題應該盡量避免,除非對方是非常好的朋友。另外,酒吧是英國人喜歡與朋友相聚的社交中心,中國學生可能會被邀請“出去喝一品脫”(go out to have a pint)作為與英國學生社交的開始。

說話切忌拐彎抹角

在英國談正事或者工作的時候最好直接切入主題,拐彎抹角地說話會被英國人視為浪費時間。英國人說“no”的時候并不是要開始與你討價還價,而是表示他們要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同時,英國人很有幽默感,有時他們在調侃的時候,可能看起來很嚴肅。他們善于自嘲,但絕不會對別人的不幸幸災樂禍。英國不同地區(qū)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口音。某些口音可能很重,讓在家鄉(xiāng)聽慣了標準英語的中國學生難以聽懂。一些學生可能會覺得在電話上交流比當面交談更難。達到有效交流的辦法是:有疑問的時候,不要害怕打斷對方并提問。必要的時候詢問拼寫,尤其是人名和地名。

英國人的餐桌禮儀

到英國人家去做客,應準時赴約并準備一些小禮物,早到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于使用餐具為佳。餐臺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吃飯時,吃完自己餐盤里的所有食物是禮貌的行為,如剩下食物,在英國意味著客人不喜歡這些食物。英國人喜歡在吃飯的時候聊天,這時需要注意吃東西和說話要交替進行。吃東西的時候張大嘴和說話,都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吃飯時最好只往嘴巴里放少量食物。如果你必須張大嘴巴,最好用一只手遮住它。喝湯時不要啜,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發(fā)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在英國文化中,飯后留下來進行社交談話被視為禮貌的行為,因此聚會可能多延續(xù)幾個小時。

凡事情要預約

在英國的生活中與人交往還要注意,拜訪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對方,不速之客會讓人討厭。應當盡量避免在晚上10時后打電話到別人家,晚上11點后打電話很可能被英國人當作有緊急事件。英國的許多服務都需要提前預約,如看醫(yī)生、理發(fā)、美容、配眼鏡等。如需要取消預約時,必須提前24小時通知對方,否則可能須支付取消費。

多學俗語用處大

在英國的生活中,中國學生可能會遇到許多不熟悉、甚至不明白的俗語。提前了解一些俗語會給初到英國時的生活帶來很大幫助。例如,“Loo”指廁所(WC),“Tube”指地鐵(metro),“Tea”在某些情況下指正餐,“Pants”指內衣褲。人們說“flat”(公寓)而不說“apartment”。“To let”的意思是“供出租”。在非正式場合,常用“Cheers”代替“Thank you”。而當人們說“lovely”、“brilliant”、“magnificent”的時候,他們的意思是“yes”。

支付小費,展現紳士風度

在英國餐館里給小費是很普遍的,因為賬單里不包括服務費,通常在餐廳要按賬單的10%左右支付。在英國的自助快餐店中,顧客應當自己收拾吃剩的東西,不能像在中國一樣把殘羹剩飯留在餐桌。中國人在買東西時都習慣討價還價,而“砍價”在英國的商店和市場中卻并不常見,即使是在地攤上。因為英國地攤上的東西價格已經很便宜,一般攤主都不會同意再降價。在英國,討價還價也會被認為是很丟面子的事情,有失紳士風度。

禮貌排隊勿加塞

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即使是少數的幾個人乘坐出租車,也要排隊等候。加塞對于英國人來講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英國的交通,車輛都是靠馬路的左邊行駛;在自動扶梯上,靠右站好讓別人通過。雖然這個聽起來有點混亂,但是過馬路左右看是肯定不會錯的。中國有句古話——入鄉(xiāng)隨俗。尤其是走出國門的同學們,了解中英文化的差異對于異國他鄉(xiāng)的留學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

標簽: 生活 留學經驗分享 51offer編輯:Viv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