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留學(xué)在日本生活,如果不嚴(yán)格執(zhí)行垃圾分類的話,你不僅會面臨巨額罰款,還會落下個(gè)“不履行垃圾分類”的壞名聲,那可是老丟人的事了。
在日本大阪,每個(gè)家庭,都會在最顯眼的位置,放著一本書。就是《垃圾分類處理手冊》。上面標(biāo)明該地區(qū)的垃圾回收時(shí)間,最重要的是,它告訴你該怎么分類。下面我們就具體來了解一下日本的垃圾具體是如何分類的!
第一類:可燃垃圾
廚房垃圾(菜葉子、剩菜剩飯、蛋殼等“生垃圾”),不能再生的紙類(餐巾紙,面積大于明信片的紙張屬于“資源垃圾”),木屑及其他(小棒棒棍棍、草草、煙頭、濕毛巾、尿不濕、寵物糞便、寵物用灰沙、干燥劑、抗氧化劑等)
方法:廚房垃圾需要瀝干水分用報(bào)紙包好、棍棒類砍成約50厘米的長度捆牢,食用油或廢油需要用抹布擦干凈,瓶口用報(bào)紙封堵,牛奶盒盡量回收到設(shè)在超市門口的回收箱。
第二類:塑料瓶類
飲料、酒類、醬油等塑料瓶(裝飲料、果汁、茶、咖啡、水等的塑料瓶),酒類(日本酒、燒酒、料酒等塑料瓶),醬油食用油、沙司、洗潔精的塑料瓶屬于“可回收塑料”
方法:擰開瓶蓋,揭開塑料商標(biāo),用水洗凈瓶內(nèi)、壓扁瓶身,裝入透明或半透明塑料袋里。
第三類:可回收塑料
商品的容器或包裝袋、蛋糕、蔬菜的口袋、方便面的口袋、洗頭香波洗潔精的瓶子,蛋黃醬塑料瓶、牙膏管洋蔥或橘子等的網(wǎng)眼口袋,超市購物袋
方法:洗凈并撕下附著在口袋上東西,剪開蛋黃醬或番茄醬的塑料瓶將會利于清洗瓶罐的塑料蓋也屬于可回收塑料、裝食物的發(fā)泡包裝盡量回收到設(shè)在超市門口的回收箱
第四類:其他塑料
容器、包裝以外的塑料、錄像帶、cd及其盒子、洗衣店的口袋、牙刷、圓珠筆、塑料玩具、海綿、拖鞋、鞋類、布制玩具等
方法:含有金屬或陶瓷的物品屬于“不可燃垃圾”,軟管類需要剪成30厘米的長度
第五類:不可燃垃圾
陶瓷類(碗、陶瓷、砂鍋等)、小型電器(熨斗、吹風(fēng))
其他(耐熱玻璃、化妝品的玻璃瓶、保溫瓶、溜冰鞋、雨傘、熱水瓶、電燈泡、一次性取暖爐、一次性和非一次性打火機(jī)、鋁制品、金屬瓶蓋)。
方法:耐熱玻璃、化妝品瓶與其他玻璃的溶解溫度不同,故不能一起回收,需視為“不可燃垃圾”。一次性打火機(jī)必須用盡。
第六類:資源垃圾
紙類(報(bào)紙、宣傳單、雜志、蛋糕包裝盒、信紙、硬紙箱等)。
布類(舊衣服、窗簾等)。
金屬類(鍋、平底鍋、金屬制罐子、空罐子(噴霧器的管子必須用盡),玻璃類(酒類、醋、醬油瓶、威士忌酒瓶、玻璃杯、啤酒瓶、玻璃渣等)。
方法:硬紙箱需要折好、報(bào)紙雜志等用繩索捆牢。
噴霧器瓶子必須用盡,在無火且通風(fēng)的地方將瓶身鑿開若干小孔、啤酒瓶盡量返還商鋪。
第七類:有害垃圾
熒光棒、干電池、體溫計(jì)(用水銀的體溫計(jì))有害垃圾必須與資源垃圾必須裝入不同的垃圾袋。
充電電池盡量回收到商鋪的回收箱。
方法:裝有熒光棒、干電池、體溫計(jì)的垃圾口袋上必須注明“有害”二字。
未使用水銀的體溫計(jì)屬于“不可燃垃圾”。
第八類:大型垃圾
家電回收法規(guī)定范圍內(nèi)的電器(空調(diào)、電視、冰箱、洗衣機(jī)、冰柜)。
家具、家用電器(柜子、被褥、電磁爐、爐子等)。
其他(自行車、音箱、行李箱等)。
處理大型垃圾需要打電話預(yù)約,并支付一定“處理費(f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