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澳洲,你交到了幾個本地朋友?是否了解澳洲的政治制度,經濟體系還有文化潮流?是不是寧愿約幾個中國小伙伴吃個火鍋聊聊太子妃,也不愿接受一個party的邀請去和老外練練口語,扯扯咸淡?來到澳洲,我們真的只是為了來交學費嗎?
近日,悉尼晨鋒報狠批聯(lián)邦政府及澳洲各個大學,認為他們僅僅將中國留學生作為重要的收入來源,而并未重視他們與本地學生的互相交流,完全浪費了留學生作為在人才交流上的重要價值。并呼吁各個學校對中國留學生多一點友好,不要總是孤立與隔絕。想想自己多出一大截的學費和每天在學校里來來回回參加的社交活動,小編不禁拍大腿:批的對!
但是責任也并不全在學校和政府,不少留學生來到澳洲留學確實有走馬觀花的意思(小編就是典型),在華人圈里混的風生水起,哥長妹短(什么鬼詞?)的,卻從不與老外打交道。
上課和中國人坐在一起!tutorial一定要和小伙伴選一節(jié)!出門就吃小面喝貢茶!太子妃的污點羋月傳的槽點爛熟于胸!然而一見到老外就躲之不及或悶不吭聲,并沒有什么話題可聊。。。為什么會這樣呢?
語言障礙導致不自信
中國留學生點菜:
this one...
this one...
no,no,not this, that one...
ok, thank you~
這就是基本應付生活的口語,加起來8個詞兒搞定!因為口語不好就不說,不說就更不好,簡直是惡性循環(huán)。小編曾經因為有一些基本的咖啡技能就去咖啡廳應征,最后在試工一早上之后還是被無情拒絕,原因是不夠“customer service”,客人一來就往后躲,蒼天曉得,就是因為對自己口語聽力不自信怕點錯單才不敢上前的呀。
曾經跟一個老外硬著頭皮交流,他說對中國人的印象就是:說起中文來loudly,然后一說要講英文就瞬間quiet。。。小編有時在街上看到小盆友玩耍就傻傻想,這孩子雖然知識沒我們多,可是人家口語好啊~看看街上流浪漢,雖然風餐露宿,可是人家口語好啊~咦?那邊有個醉漢在罵街,這么不清醒的時候人家口語都辣么好啊~
華人圈太大
仔細看看如今的墨爾本市中心,就算你一句英文不會,也可以輕松搞定一切生活所需,商場售貨員是chinese,銀行職員是chinese,辦電話卡的是chinese,就連你想吃個韓料,沒問題,chinese!
我們的祖國太強大,同胞太多,以至于自己人就能形成一個社會功能齊全的部落群,而且還不斷外擴,以至于很多招聘廣告都將會說中文甚至會說粵語作為一項加分項。。。
這樣一來就被保護得很好,根本沒什么外界壓力逼迫我們一定要去了解和融入澳洲生活和文化。小編有位在比利時留學的小伙伴,她就是因為比利時華人沒有澳洲那么多,華人留學生也沒有那么多,才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迅速交了一堆當?shù)嘏笥眩私饬嗽S多當?shù)匚幕?,這可以稱之為“生存本能”吧。
澳洲政府不重視
正如小編開頭講的那樣,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外國留學生已經占到了澳大學生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其中絕大多數(shù)都來自中國。而許多中國學生來到澳洲都選擇了商科,小編有一個墨大商科讀研的小伙伴就曾講:感覺像是請了個外教。。。
這樣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幾乎不會接觸到這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法律體系以及澳主流社會。但三權分立、依法治國以及憲法不可動搖的地位卻是澳大利亞的立國之本(嚴肅臉==)。
事實上,中國留學生和本地學生都將成為兩國未來的政界或商界精英。如果雙方不能很好地進行溝通和了解,那將會是澳大利亞的損失。而澳洲大學顯然沒有重視這一點,在學校正?;顒又胁]有很好的促進中國留學生與澳洲本地學生的互動,也沒有一些促使我們了解澳洲社會的科普教育。
相信這是不少來到澳洲的小伙伴思考的問題,我們來這里僅僅是為了拿文憑嗎?或者僅僅是為了學知識,當一棵兢兢業(yè)業(yè)的搖錢樹?既然申了學??剂擞⒄Z坐了飛機租了房花了錢來到這里,我們能做的就不僅僅是吃吃小面看看劇!增長眼界更重要!
所以,如何增長眼界,真正能夠了解到澳洲的文化,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呢?這就要從我們的一些習慣開始做起啦,出國就是為了追求新的生活,因此要主動的去讓自己適應新的文化和新的生活模式,能做的非常簡單,比如。。。
張口說話
相信你蹩腳的講英語也是很可愛的(洗腦大法好)。。。在人前敢于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去與老外交流
看看外國電影和新聞
別老刷網(wǎng)易樂視和微博了,有空去看看facebook上有什么好玩,youtube熱門視頻是什么,the age/herald/ABC有什么本地消息吧
多點活動少點宅
facebook上每天有那么多活動邀請,選一個去看看吧。也許你講不出來,但并不妨礙你做一個有趣的人,參加一些戶外活動會令你更好了解這里,更好的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