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07年梅西大學畢業(yè)的,畢業(yè)之后在當?shù)毓ぷ髁艘荒辏髞砣チ松虾0l(fā)展。先在花旗銀行做了兩年,然后和公司里的另外一個美國海歸一起出去創(chuàng)業(yè)了,到現(xiàn)在團隊大概40多人,也招了幾個海歸。今天隨便說說,想聊聊留學這事吧,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個人對于目前留學生的一些看法。
說實在的,我那會留學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回來能找個好工作,說再直接點,我在國內高考考不上名牌大學,當時競爭太激烈,家里有點條件就給我送出去了,目的很單純。移民什么的,我沒想過,當時還不知道有霧霾這么回事,要知道也就移了。為什么去新西蘭讀書,倆字,便宜,那會匯率才3點8,那會兌美金8點3,你說我去哪?我也不是學霸。
要說現(xiàn)在的留學的人,確實挺多的,有為移民的,有為讀書的,還有一些各種各樣原因的,我覺得挺好的,在國內那么長時間,創(chuàng)業(yè),工作,社交,認識不少海歸,我很喜歡和有海歸經(jīng)歷的人一起聊天,做事,有共鳴。
海歸的優(yōu)勢不少,去年新東方發(fā)了一個報告,叫留學生白皮書,我記得很清楚的幾個數(shù)據(jù),其中一個就是海歸的優(yōu)勢優(yōu)勢包括:視野更加開闊,大概占一半,然后是思維更加活躍差不多20%,還有他們認為海歸外語水平高和適應能力強。
其實我在工作中也能感受到,海歸做事,邏輯比較清晰。說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新西蘭畢業(yè)的,和一個澳洲畢業(yè)的,還有和加拿大畢業(yè)的,3個都在競標一個項目,做出來的PPT基本都是一個思路的,特別相似,包括中間用的一些分析工具,也都是國外大學課本上的,我認為這是特別好的一個事,因為對于聽者來說,邏輯永遠是第一位的。國外大學使用的教材,和教的東西,有一致性,教材不同,但內容類似,邏輯方法類似。但國內的學生一個大學一個教法,讓幾個本土不同學校的學生寫計劃書什么的,每個PPT有每個PPT的風格,各不相同。
另外海歸在職場上,有優(yōu)勢的就是,做事規(guī)矩。一個例子,說到做到,不反悔,就算虧了錢,我答應過你的事業(yè)一定做到了。給領導的報告,任何數(shù)據(jù)都能找到出處,報告里只寫事實不發(fā)表評論。做任何項目,肯定先給你把流程圖給畫出來,做的都特別規(guī)矩。相反,國內的本土學生,有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報告引用的內容權威性不足,報告中缺乏有力論點是一大弊病。
不說工作了,說說生活當中的,我身邊關系不錯的幾個朋友,也都有留學背景,我們在一起吧,說干點什么,特別痛快的就干了。比如,登山,滑雪什么的。我們也都是平時挺忙的,周末小聚一下,現(xiàn)在也都有自己的孩子。工作忙歸工作忙,可是我知道工作生活平衡化,總得有生活吧。而國內沒有留學經(jīng)歷的人吧,周末叫他們出去玩,如果他們會,他們可能會去,如果不會,他們肯定不會去。怎么說呢,就是感覺很多事的適應性稍微差一些。不感興趣的事不去嘗試。
但是海歸呢,說句實話,我覺得也是有不少弊端的,最大的弊端就是,水土不服。我們那會招聘的時候,關鍵字里寫個“海歸”,還是有一定優(yōu)勢,我記得我一個朋友去民營企業(yè)面試,人家說你是海歸,所以比別人每個月工作多300塊。別笑,300塊對于一個民營企業(yè)來說已經(jīng)是代表對海歸的很大重視了。事實就是這樣。
我為什么說水土不服呢,因為確實海歸和國內的工作,我認為匹配度是不夠的。我簡單的說,你不能拿國際工資的標準來要求中國的企業(yè)。新西蘭當時我們那會,最低工資12.5紐幣,合人民幣50多塊一小時吧,基礎工作,可你不能拿那個標準跟國內的工作比。這個就是最基本的,就是收入的問題,為什么收入問題是最基本的呢,很簡單,因為收入不僅代表生存能力,在中國人心里,還有一點,就是面子。
關于薪資,我曾經(jīng)找工作的時候,也有過很大落差,但是后來自己開了公司,我就徹底明白了。從公司的角度來講,只要員工可以完成目標就可以了,尤其是對于基礎崗位的,什么是基礎崗位。一個公司,來了也不可能讓做什么高端的決策工作,無非都是基礎工作吧。包括四大,你剛進四大做什么,不就是對數(shù)么,直接讓你做企業(yè)咨詢,可能嗎?你剛畢業(yè)第一年進投行,或者進麥肯錫,干嘛?把報告做成PPT嘛,對吧,可能直接讓你給客戶講么。既然是基礎工作,我只要達到我預期就行了,我雇一個本土人員5000元可以完成這個崗位,我為什么要雇1個8000一個月的?對吧。但是,你也別說雇主摳錢,3000塊對于任何一個公司來說,并不是什么事。但是有一點,如果我知道你,一定會踏踏實實做好這個崗位,你管我要8000,我給你,沒問題,這些沒出過國的,我知道人家能踏踏實實的,你就要5000,我就給你5000,你海歸張嘴要8000,可面試水平又比要5000的差,我為什么給你8000呢?
不過總的來說,就海歸留學生拿工資來說,還真的不低。白皮書2015年的統(tǒng)計,海歸學生第一年年均薪酬只有8.3萬元,第二年則達到 13萬元。白皮書統(tǒng)計的數(shù),從數(shù)字角度來講,真不低了呢我覺得,但是呢,海歸吧,就總不知足(中國海歸就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報告顯示,80.0%的海歸認為現(xiàn)有薪資水平低于預期。76.5%的海歸回國后有跳槽的經(jīng)歷。在跳槽的頻率方面,兩年內跳槽的占主流,高達39.5%;3-5年跳槽的占28.8%;5年以上再跳槽的僅占8.2%),這是企業(yè)在管理方面,最不放心的,為什么不放心,因為如果你不踏實,工作態(tài)度不對,那我怎么敢給你更有挑戰(zhàn)的活啊。說個例子,有一個海歸和一個普通畢業(yè)生,海歸報告做的很好,做完就給我了,普通畢業(yè)生做的一般,但是他不斷的找各部門領導去要數(shù)據(jù),和別的同事交流,最后做出的報告和海歸的質量差不多。這個時候要給客戶講了,你派誰去?你派海歸去,講的肯定不錯,但是關鍵是答疑環(huán)節(jié),你把握的住他么。不是海歸的那個小孩,因為他多次和部門領導交流,數(shù)據(jù)如何推敲的,事情如何想的,領導大家心里都有個數(shù),所以肯定放心讓沒出過國的小孩去。所以,工作場合上,領導者,看工作態(tài)度和能力的時候,更會偏重工作態(tài)度。都是基礎工作,誰都比誰差不到哪去,工作態(tài)度才代表對工作的專注度,而不是能力。
去年那個中國留學白皮書的數(shù)據(jù)上說,超過一半的海歸人員回國后一直難以融入國內環(huán)境。智聯(lián)招聘不是也說了么,大概54%的海歸回國后漸漸地融入國內環(huán)境,33%的海歸回國后能較快地融入的國內環(huán)境,一直很難融入的占13%。為什么,我覺得就是工作態(tài)度的問題,換句話說,情商低。
你知道本土人就業(yè),競爭激烈歸激烈,但是,基本超過80%畢業(yè)2年都可以融入職場生活,說難聽點,他們見識短,說實在的,他們接地氣。其實有時候想想,這真怪不了海歸,因為他們出國前看到我們那一代海歸確實是有優(yōu)勢,可是他們出國信息斷檔了,再以當年我們的標準去給自己定目標,在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里,不切合實際,而他們自己不知道。所以有時候我覺得,大部分海歸還是很可憐的,可憐他們空有遠大的抱負,但是總也與這個社會匹配不上。
咱小時候教育也夠洗腦的,天天贊揚那些成功的,勵志的人和事,大部分人什么事都會拿錢衡量一個事,自己的價值觀根本沒有了。如果價值觀都沒有了,一旦心里有落差,你就很容易自己跟自己較勁。
關于新西蘭的海歸,我其實認為,如果要是在國內就業(yè),找工作不難,找一個好工作,確實競爭比較大。新西蘭留學生活太安逸了,學校品牌也不響,相比起美國,澳洲,英國的留學生,基本沒優(yōu)勢。你要知道每年去美國的人占留學生總數(shù)的56%,而去新西蘭的留學生,只占了所有留學生比例的6%,永遠不要拿新西蘭和美國比,任何一個雇主,要招人,一個美國的和一個新西蘭的,面試情況差不多的情況下,都會選美國,無所謂你什么大學,關鍵是是美國這個牌子比較響。
現(xiàn)在國內大學教學質量提高的很快,而且很多大學和企業(yè)都有三方協(xié)議,校園招聘到校園,所以比起本地工作者來說,新西蘭留學生優(yōu)勢更不明顯。你說英語吧,其實現(xiàn)在國內大學教學質量還真不錯,英語實踐也都很好,所以水平足夠工作使用了。
最后,新西蘭留學生我認為在競聘上,一定要低調,一個是要突出自己在海外的實踐,而不是學校,另外一個要突出的是獨立性高,英語好,最好在海外工作實習過。否則在競聘上很難競爭過其他的對手。在有些不錯的咨詢公司里,面試的時候是群體面試,這時候別跟其他面試者硬拼,因為肯定是拼不過的,國內大學生別的沒有,辯論那可都是一流的??偟膩碚f,我覺得新西蘭回來的人,適合當朋友,因為他們熱愛生活,懂得尊重。但是在職場上,確實沒什么優(yōu)勢,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情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