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中國老師PK50個英國學生,原味中式教育過招西式自由散漫。近日,英國BBC邀請5名中國教師赴英講學,早操、升旗、眼保健操、思想政治課……當?shù)氐乐惺浇逃秊⑾蛴□r肉,一場關(guān)于中西方文化沖突和教育方式孰優(yōu)孰劣的爭論熱熱鬧鬧地開始了。英國教育部負責中小學教育改革的學校大臣尼克·吉布更宣布要在英國更多的學校里推廣中式數(shù)學教學,讓更多的孩子感受到不可思議的“成就感”。這場爭論背后真正值得探究的是什么?精英教育和快樂教育如何選擇?
金教授系復旦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yè),在歐美著名學府哈佛及牛津的金融系任教多年,是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莫頓的學生以及合作者。金教授從教二十多年,對中外教育有著更貼合實際的觀察,他對記者表示:“對于教育應該怎么做,不同的經(jīng)歷體會有很多不同。個人觀點,我雖不是研究教育學的,但在不同國家的教育機構(gòu)工作過。作為一個孩子家長,從家長角度也有個人角度的思考。不能把整體的教育體系單一的來處置。
如果說一個國家精英階層的教育和一個國家普通的民眾教育是應該有所區(qū)別的,英美國家其實在潛意識是有安排的。英國和美國的教育體系在它們最精英的一批人上,從來都不是采用放任的方式的。我孩子在美國私立學校上小學四年級時,每天寫作業(yè)要寫到晚上十點鐘。也許跟中國孩子的作業(yè)內(nèi)容不同,作業(yè)的設計更加精巧,但是壓力和辛苦的程度是差不多的。并不是所有在美國和英國的孩子都是在接受快樂教育。所謂的快樂教育是在英美的整個發(fā)展過程中,因為文化和輿論的壓力對于大眾化教育的初級要求,是要保證大部分人認可這個教育系統(tǒng)而不是一個死記硬背和填鴨式的系統(tǒng),讓大家覺得滿意。把教育系統(tǒng)定位成提供服務,要讓客戶滿意。客戶如何才能滿意呢?一方面是能學到東西,另一方面是學習過程中很享受這項服務,這也是原因之一。因此教育為了迎合大眾的心態(tài),所以會相對降低在教育上的某些要求。
但反過來我要說,對于真正的社會棟梁來說,如果想通過教育來把他培養(yǎng)成最完美的人,那么他所經(jīng)歷的教育本身肯定不是一個可以玩玩樂樂就能夠自然而然達到的。”
不論是中國教育還是英國美國教育,套用一句流行歌詞:“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能進行區(qū)分的是,中國卓越在分數(shù)上,美國卓越在能力上,而追求卓越所需的付出是一致的。BBC這部紀錄片帶給我們對教育的思考遠在劇情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