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4點就能和澳洲寄宿家庭和平相處

閱讀:9107
分享: 

很多學生會選擇去住在HOMESTAY,來鍛煉自己的口語幫助自己快速融入澳洲生活。但是在住宿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問題,投訴說這個家庭如何如何不好要求更換等等。小編暫且列出以下幾類問題與大家探討,來幫準備要去澳洲的同學打個預防針。

問題一:寄宿家庭離學校太遠

這確實是寄宿家庭現狀之一。一般來說,寄宿家庭離學校的車程大約是30到45分鐘,如果是遇到開學高峰期,有些甚至會安排得更遠。這在澳洲其實很正常。大部分澳洲人居住的區(qū)域與工作的區(qū)域相距并不近,每天坐車或開車半小時到一小時甚至更久。如果是在大悉尼地區(qū),距離可能會更遠。之前跟某悉尼學校的老師見面,他不經意提到說每天要坐車兩小時去上班,然后又坐車兩小時回家;其他的再比如有些人住在黃金海岸,每天開車一小時去布里斯班市上班。這就好比在咱們這的大北京工作,卻住在天津一樣。當然,你要說近的寄宿家庭也是有的,但資源非常少,真的是看運氣了。

問題二:吃不飽,吃不慣

飲食確實是中國留學生初到澳洲必須要克服的首要問題。雖說在澳洲的多元文化里,學生有機會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但對于普通的澳洲人來說,一日三餐還是比較簡單的,早餐通常是幾片吐司加牛奶;午餐一般是漢堡套餐或三文治,最特色的fish and chips,焗土豆(各種土豆)等等;晚餐會在家一家人一起吃,最常見的是色拉、土豆泥、通心粉意粉等各種粉,偶爾有肉扒等。對于吃慣中國菜的學生來說,澳洲飲食相對單調,長期吃會覺寡淡。確實有些寄宿家庭給學生的餐量是固定的,吃完不會再加量,有些男學生會不夠吃。如果是這種情況,學生可以嘗試跟房東溝通,或者備點食物晚上吃。如果不能得到改善,就要找學校安排寄宿家庭的老師來協(xié)助溝通了。

問題三:有歧視,有偏見

有些家長投訴說寄宿家庭對中國學生有歧視有偏見。我其實挺驚訝,因澳洲制定了嚴格的反歧視法,而且,澳洲是一個移民國家,華人占澳洲人口比例不小,特別在悉尼墨爾本,華人人口占到五分之一左右。寄宿家庭不應該會存在歧視,他們都是接受過嚴格的審查及訓練,必須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論國籍,不論種族。這也是法律的規(guī)定。他們對國際學生的認知是從與每一位入住的學生相處中所體會。誠然小范圍家庭對中國學生確實存在偏見,皆因他們相處過有各種公主病王子病的中國學生,陋習確實不少(中國學生的各種陋習要另開一文來討論了),最重要的,不懂溝通,不懂感恩。留學生活并不是去享樂,我們首先要端正態(tài)度,再來學習融入對方的生活,要學會溝通,學會感恩。你只有付出了才會得到回報。澳洲人其實很簡單,對事不對人,如果他們感受到了你的努力與付出,他們也會給出相應的回應甚至更多。自重者人必重之。

問題四:生活諸多小細節(jié)不習慣

兩大文化的碰撞,即我們所說的Culture Shock,更多的體現在生活的各種小細節(jié)中。有學生或家長來投訴說,寄宿家庭限制洗澡時間啦,一周才洗一次衣服啦,對寵物比對學生好啦,上網流量限制啦,等等各種奇葩理由。我強烈建議學生赴澳前必須自行了解澳洲的風土人情。老話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雖說夸張了點,但你唯有了解對方才能融入對方。你說你老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那要去留學干嘛,還要去移民干嘛。他們不會因為你投訴就會給你延長洗澡時間,就會每天給你洗衣服。他們也是這樣生活,這就是他們的生活。This is Aussie’s Life.

小編建議大家如果真的存在很嚴重的分歧就搬家,但是還是要勸大家不要把國內的小脾氣帶到外國去生活。

標簽: 生活 留學指南 51offer編輯: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