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確定去英國留學后,我在被強烈的新鮮感、幸福感和無言的緊張感、孤獨感折磨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的時候,忽然想起了一個極其嚴肅的問題:我到了英國吃什么?記得看過一句法國人取笑英國人的話:喜歡吃的英國人都移民去法國了。潛臺詞是英國實在沒什么可吃的。一想到麥當勞里那些油炸的東西,我就很抵觸,超級想念老媽在廚房里煎炒烹炸時廚房里飄出的陣陣菜香,不禁對留學生涯充滿了畏懼,擔心自己吃不慣異鄉(xiāng)的飯菜。我又查了查資料,果然沒有查到英國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好吃的東西,這讓我很郁悶。當時,看著辦好的簽證,我茫然了,而這茫然居然是因為吃飯問題。
從英國留學歸來多年后,今年暑假,我又有機會帶學生去英國游玩,再次品嘗了英國的本土食品,看到了很多熟悉的景致和物件。這一切就像久別重逢的老朋友,又似闊別多年的舊情人,勾起了我對英國濃濃的眷戀。幾年前留學的點滴,就像放電影般在我眼前浮現(xiàn)。心血來潮,我拿出當年離開英國時老朋友送的那瓶紅酒,斟上一杯,邀請打算去英國留學的朋友們與我共酌、清談一番,別的不談,只聊聊英國的美食。英國本土的美食雖不多,但這難得的三兩個也足以撫慰我們那亦奢亦簡的留學生活了。
豐盛美味的早餐
英式早餐(full English breakfast)在世界上享有盛名,英國人一直以英式早餐為傲,他們認為英式早餐是世界上最棒的早餐。有一次,我在酒吧里替班服侍客人用早餐,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英式早餐從準備到烹飪的全過程。這個發(fā)現(xiàn)讓我徹頭徹尾地愛上了英式早餐,而不再追尋那喝粥、吃咸菜的不可實現(xiàn)的夢想。
吃傳統(tǒng)的英式早餐,先要點上一杯橙汁,然后等待盛有豐盛的英式早餐的大餐盤的到來:兩三片腌肉、一段香腸、幾朵煎蘑菇、半個煎西紅柿或一些茄汁豆(baked beans)。在英式早餐里,雞蛋是必不可少的,英式煎蛋只煎一面,蛋黃鮮嫩悅目,美國人稱之為“sunny side up”。當然,早餐里也少不了從多士爐(toaster)里“蹦”出來的烤面包片。最后,再喝上一杯咖啡或者英國傳統(tǒng)的奶茶,真是既滿足又愜意。英式早餐的分量之大,不用多敘,曾有“在英國,要想吃得好,那就一天吃三頓早餐”之說。
我最喜歡的還是英式早餐中的茄汁豆,這玩意兒讓我想起奶奶在家炒黃豆做大醬時的情景。記得小時候,每當奶奶把黃豆炒熟后,我總是會忍不住抓一把來吃,把黃豆放在碗里,然后拌上酸酸甜甜的番茄醬,嘴里嚼著香味四溢的黃豆,那感覺就如在山野間聞到花香,同時感受到微風拂面,真是說不出來的舒服。而在久違了這種感覺N多年后,我終于在英式早餐的茄汁豆中找回了這種讓我朝思暮想的愜意體驗。

我打工的那家酒吧做早餐非常有意思,老板娘特別“死心眼”,做飯用的平鍋不算小,但她堅持來一個客人做一個人的量,一次只煎幾朵蘑菇,放在餐盤里時,蘑菇上的油還在吱吱作響。起初,我特別想提醒她:你一鍋煎十個八個的,下一個客人來點餐的時候不就省事了嘛!后來我才明白,原來她這樣做是為了保證每一個客人吃到的都是最新鮮、最優(yōu)質(zhì)的食物,而不是用一個鍋燉出來后一人一勺的“大鍋飯”。這種服務讓人印象深刻。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在細節(jié)之處讓人心生感動和敬畏。
簡單方便的午餐
求學的日子每天都很忙碌。中午的時候,我通常是在教室里一邊看書一邊喂飽自己,在飽食精神食糧的同時滿足胃口需求。一開始,我好幾次都是帶方便面去教室里吃,把方便面用開水一沖,心里的滿足感油然而生,就像是小時候嘴饞想吃山楂罐頭,就假裝生病而最后得逞一樣。可是,方便面的調(diào)味料經(jīng)開水一沖,味道就會變得很濃,經(jīng)久不散,下午老師上課時聞到泡方便面味就會表情怪異。一見此狀,我心里暗想:那就“入鄉(xiāng)隨俗”吧。之后,我也開始像其他同學那樣帶自制的三明治 (sandwich)去教室里吃。“入鄉(xiāng)隨俗”是我在英國學到的第一招,也是最后一招,因為這句話放之四海皆準:心情沮喪時、遇到“文化沖擊”時、胃口造反時等等,它都會讓你的心情由陰轉(zhuǎn)晴。

初中學英語的時候就學到了“sandwich”這個詞,老師將之譯成“夾心面包”。在我當時的想象里,三明治應該就是兩片面包中夾一些果醬和生菜葉之類的東西。等到了英國,我才發(fā)現(xiàn),三明治有百變之身,它就是英國人的“便當”。
說三明治有百變之身,是因為在兩片面包之間,有無數(shù)種蔬菜、沙拉醬、火腿、雞蛋等的自由排列組合。西紅柿、生菜、黃瓜、蛋黃醬、咸肉、腌牛肉、火腿片、火雞肉、金槍魚、奶酪片等可以組合成傳統(tǒng)的火腿奶酪三明治、火雞三明治、金槍魚三明治以及其他任何你可以自己給它起名字的三明治。
金槍魚三明治是我的最愛。從罐頭里取出適量金槍魚塊,把它和蛋黃醬拌在一起,等拌勻后把它們涂在一層面包上,并依次鋪上煮熟的切成片的雞蛋、切成片的西紅柿以及生菜葉,再蓋上另一片面包,然后沿著對角線把四邊形的面包切成兩個三角形的三明治。之所以要切成三角形的,是因為這樣吃比較方便,而且吃起來也顯得斯文。最后,用錫紙把切好的三明治包好,放在便當盒里,這也就包上了一天的希望。
三明治可以冷著吃,也可以用三明治機烤著吃(三明治機酷似媽媽烙餅用的電餅鐺)。無論是烤著吃還是冷著吃,三明治的做法都是相同的,只是烤著吃的三明治里一定要放奶酪。奶酪經(jīng)過加熱后融化,三明治出鍋時,咬一口,熱乎乎的,而且還可以拉出長絲兒,這樣的美味簡直無法用語言形容。三明治雖然不如饅頭、炒菜那么爽口,但是方便實惠。再說了,既然是夾心面包,里面夾什么都行,萬種風情自然就在其中了。
從英國留學回國后,有一次一位英國朋友來中國玩,我?guī)е员榱唆敗⒒?、川、閩等中國的經(jīng)典菜系和北京所有的小吃。臨走前,我盡地主之誼請他吃最后一頓飯,問他最喜歡吃什么,誰知這哥們兒要吃中國的三明治。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這中國的三明治是何物,于是帶著他上街四處搜尋。最后我們總算找到了賣中國三明治的地方,這位朋友用手一指,我抬頭一看,原來是驢肉火燒。買了來吃,不禁樂而開懷——這東西跟英國本土的三明治真是有異曲同工之處。
在英國,如果午餐時你恰好沒帶三明治,那么可以踱進一家酒吧去吃“jacket potato”。顧名思義,它指的是一種帶著皮烤的土豆。把土豆帶著皮放在烤箱里烤,出爐后,大廚用刀在土豆頂部劃一個十字,再在土豆的中間輕輕用力向上一擠,土豆的“傷口”里面松軟的薯泥乍露,薯香撲鼻,淋上一些醬汁(人們最常放的是咖喱汁),吃的時候再配一些沙拉,真是人間少有的美味啊!難怪英國人會驕傲地說:“這種美味絕對只在英國有!”
絕對好吃的零食
平時,我特別愛吃一種零食——炸魚薯條(fish & chips)。這玩意兒類似于國內(nèi)的烤雞柳、油炸蘿卜絲糕、臭豆腐一類的小吃,屬于那種流行于民間的食品:一種魚(大多數(shù)是鱈魚)外面裹了面糊,在油鍋里炸熟,外焦里嫩,再加上炸土豆條,用那種類似牛皮紙的包裝紙包著,多撒上些鹽和醋,絕對好吃。如果你在正餐之間餓了,那么可以買一包炸魚薯條,找一個挨著窗戶的座位,一邊品嘗,一邊欣賞沿街的風景,慢慢地填飽肚子,再喝上一杯飄著濃濃奶香的熱巧克力,不知不覺間就有了一種“小資”的味道。

雖說“民以食為天”,但是吃什么、怎么吃,那還是要看每個人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有一個聰明的頭腦,有一張不太挑食的嘴,有兩條逛遍大街小巷的腿,有嘗試新事物的豪情,有創(chuàng)新的膽量,無論在哪個國度,都能吃得個性十足、營養(yǎng)豐富。當然了,英國還有街頭的茶座和熱狗攤,這些都是英國的美麗動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