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申請大學的時候,好多青少年朋友們一定要考慮找對象的問題
根據過來人的經驗,小編想建議: 畢業(yè)別分手,大學的更丑
這次要給大家講一個憂桑的愛情故事
講之前還要了解下這個故事的統(tǒng)計學理論基礎

在自然科學里面,我們時常會碰到一些非常有趣的問題,這些問題總是乍一看肯定是錯的,結果卻被后來的科學研究證明是對的。
這些詭異的問題,我們叫它paradox,如果非要用中文說的話就是“佯謬”。
這樣的問題,會常常出現在例如量子物理、相對論這些有(biàn)趣(tài)的領域中。

可能你會覺得,這些腦洞大開的paradox好像離我們太遙遠。其實它到處都是,本故事的主角當年就是這個paradox的受害者。
想當年,主角是一只害羞的男學霸,左手一個帝國理工(IC)的offer,右手一個倫敦大學學院(UCL)的offer。
他才18歲,還是萌萌噠,卻早早的想到了找對象的問題。。。
理論上,去一個中國女生比較多的學校,比較容易解決問題。
可是IC素有方圓百里不見一女生的傳聞,男學霸雖然比較向往IC,還是感到十分猶豫。
于是乎他就向度娘求助了,度娘是這么告訴他滴:
UCL化學系男女比例是5:1
IC化學系的男女比例是2:1
化學系IC完勝!
學霸只需要打敗1個男生就能解決問題。。。
再看看數學系:
UCL男女比例是1:2
IC男女比例是1:5
IC的男生會不會太幸福?
于是男學霸在沒有任何猶豫的情況下連胡子都不刮就去IC報到了!
。。。
然后他的愛情故事,就沒有然后了~

事實是,學霸入學后因為所見與調查數據不符,便從學長處要到了一份數據,發(fā)現IC的總體男女比例遠大于UCL。
問題是,為什么UCL每一個專業(yè)的男女比例都高于IC可是整體男女比例卻比IC低捏?
原來之前做那么多調查,并沒有什么卵用。
后來學霸發(fā)現,自己掉進了一個叫“辛普森佯謬”的著名統(tǒng)計學深坑里,看起來不太對頭的事情還是發(fā)生了。
傳說中的數據是這樣滴:
雖然只看比例似乎帝國理工是害羞小鮮肉的福地
可是,還要看到具體的人數,才知道帝國理工全是這種懷春的小鮮肉

最后賦詩一首
眾里尋她千百遍
暮然回首
▼
一個也沒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