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教育制度、文化和語言的差異,留學生有可能會遭遇到抄襲的事情——有些是自己違反了規(guī)定還不知道,有些則是心存僥幸明知故犯,情況不一。而美國大學一般對于抄襲管得很嚴,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繼續(xù)警告或者建議停學,情節(jié)嚴重的會受到開除處理。另外,雖然成績單沒有直接記錄,但是以后的用人單位和研究生院可以通過學校查到學生以前的學術不良記錄。以我所在的華盛頓大學為例,我們有14%左右的國際學生,但是這14%的人卻創(chuàng)造了47%左右的學術不誠實行為紀錄(包括抄襲、考試作弊等等)。這是一個嚴肅的話題——留學生涯中,我們應該珍愛生命,遠離抄襲。
我有一個學妹,我們曾經說到過學術抄襲的事情。她說大一剛來的時候自己也踩過雷,當時一篇傳播系的論文要寫“網絡到底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這個題目,她自己寫了兩條,實在寫不下去了,就google網上論壇。發(fā)現(xiàn)了一個網友的留言寫的不錯,便復制粘貼借用了幾句——結果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以后該文章記零分,怎么解釋老師也不愿意更改決定。
大四的她說起大一的這段經歷時,聲音還有些顫抖,眼睛里有著不甘、委屈和難過。“那時候我剛來,老師根本就沒有說過什么是抄襲,連那個詞語plagiarism我都沒有見過,哪怕syllabus當時是放了一條plagiarism的規(guī)定,我當時以為不重要也就沒看了。在中國,借鑒別人的東西不是挺常見的嗎?我真不知道這是抄襲,而且后果那么嚴重,要不然打死我都不會去抄襲。這是我大學階段最羞恥的一件事情。從我弄明白了抄襲的內容以后,我以后的文章都沒有抄襲過,哪怕再爛也要用自己寫的。 ”
學妹也很感慨地說,“其實這個也不能完全怪我們,因為真的不知道美國這邊大學的規(guī)定。老師如果在課堂上給一些實際的例子,多解釋一下,而不只是擺在syllabus里面,可能有很多問題就可以避免了!”
我其實很同意她的話。以后的日子里,學妹的話似乎還會在耳邊響起,她的遺憾、委屈和不甘總是在以后的日子里被我想起。我在美國獲得的學位是英語系的博士——關于寫英語論文,尤其是其中“抄襲”這樣一個沉重的話題,我覺得自己應該寫上幾句話和大家分享,防患于未然。
經常從教英語課程的TA研究生同學那里聽到這樣的討論——中國學生是不是習慣了抄襲?中國學生出現(xiàn)抄襲的現(xiàn)象是不是比別國學生多?——曾遇到一極端的TA,他一概論之,“在我教過的中國學生中,不抄襲的是少數(shù)。中國學生好像就是比別國學生更喜歡抄襲!” 我于是一方面臉不紅脖子不粗地向人家了解情況,并作必要的探討和解釋;另一方面,我覺得作為留學生,我們非常有必要對于美國大學抄襲的標準和后果有個清晰的認識,畢竟到了人家的地盤,得按照人家的規(guī)則處事——而其實退一萬步說,哪怕在國內,抄襲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只是我們的懲罰機制和懲處決心并不嚴厲,重視程度也不夠,使得很多漏網之魚悠然自在。杜絕抄襲,任重道遠。
簡單說來,使用了對于他人的作品和成果,卻不給作者應有的承認,把別人的成果占為己有,是一種抄襲的行為——不光全文照搬是抄襲,哪怕是用了幾段話、或者幾句話,如果沒有把原作者的名字標明,就已經屬于抄襲的行為了。需要啟發(fā)和點子?美國的寫作是很鼓勵借鑒他人的觀點進行整合歸納的——關鍵在于要承認別人的成果。“借”而不承認就像偷東西一樣,后果嚴重。不管你的文章來源是網絡、紙質文獻、很久以前的書本文章等等,都需要指明作者和引言來源。
現(xiàn)在的網絡發(fā)達——一個Google,便很容易找到原文。也有專門的測試軟件能夠看你的文章與網絡已存在文獻有多少相似程度,比如說課程平臺Canvas里面自帶軟件”Turnitin”,教授可以點擊該選項看到學生文章與已存在文章的相似度和文章獲得的原創(chuàng)分數(shù)(turnitin originality score)。在這些工具的幫助下,發(fā)現(xiàn)抄襲現(xiàn)象已經越來越容易。
當然,國際學生如果有抄襲的話,更有可能被發(fā)現(xiàn)——如果第一篇文章寫得非常平淡簡單,但是第二篇文章風格截然不同,詞匯和表達方面有很大差異,教授和TA很容易產生懷疑,然后借助發(fā)達的網絡和方便的軟件,很快鎖定原文。所以僥幸心理是不好的,做學問、寫文章最好還是腳踏實地。
為什么會有抄襲現(xiàn)象的發(fā)生呢?其實原因有很多種,我曾經走訪了學校教授英語寫作項目的教授John Webster,學校負責學生學術行為的委員會副主任Ernest Shepard,還有學校寫作中心的主任Jenny Halpin;我也曾經和教大學英語寫作的TA、上英語課的中國學生一起聊天,綜合多方面視角,我覺得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文化、教育體制的差異,導致中國學生可能沒有被培養(yǎng)起引用他人作品、注明出處的習慣。比如“只是借用幾句,不是原文照搬,應該沒有關系”的錯誤觀點,或者“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理念。而美國在小學和中學就已經開始告訴學生注明引用出處的重要性,他們的教育方式中“引用要署名,否則是抄襲”的理念根深蒂固,學生也有機會練習不同風格的引用模式,比如APA、 MLA等,習慣成自然。
語言方面,有些同學覺得原文聽起來更好更專業(yè)全面,便不想用自己的話來表達,也覺得用自己的語言來轉述別人的觀點不那么舒服。他們不相信自己能有能力把原作者的觀點表達得同樣清晰流暢,于是原文照搬。
另外的原因可能是糟糕的時間管理技能,或者認為玩樂更重要的心態(tài)——寫文章是需要時間累積和修改的,孰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如果沒有好的時間管理和充分的時間投入,文章截止日期將近卻還沒有動手,時間壓力下有人會選擇草草拼湊剪切交作業(yè)完事。
而部分教師通過反思和討論,提出的觀點是:學生出現(xiàn)抄襲的問題不光只是學生的責任,老師也有做得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老師有沒有提供歷屆學生的寫作樣本讓學生大體了解作業(yè)要求?syllabus有沒有為學生指出可能的寫作資源和學校資源?老師在布置篇幅長的文章時,有沒有把化整為零在整個學期過程中為學生設立小的寫作任務:報選題、寫摘要、找素材等,從而減少學生最后需要寫十幾頁的問題?風險越大,學生抄襲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某篇論文所占課程分數(shù)比重非常高,老師卻沒有把大任務劃分成階段性的具體小任務,不提供任何可以參考學習的范文,不分享給學生他們可以使用的支持資源,并且不解釋抄襲的概念和具體的例子,只讓學生“自生自滅”,這樣的課堂上發(fā)生抄襲的情況,老師其實也是難辭其咎的。
綜上,越來越多的教職人員開始認識到,不能只是想當然以為學生已經有了關于抄襲的明確知識,而應該具體細致地做好說明解釋,并且在設置作業(yè)的時候,盡量讓學生不需要抄襲也能夠通過各種資源和幫助自己完成。如果學生沒有了抄襲的動力,并且能夠通過努力獨立完成寫作,抄襲的機率將會大大降低。
而國際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其實大可以把自己獨特的文化優(yōu)勢發(fā)揮釋放出來。比如可以加入自己的國家的情況和事例,羅列國際學生可能區(qū)別于美國學生的獨特觀點,闡述文化對比過程中的不同想法……這些自己的文化和觀點不光寫起來相對熟悉、得心應手,也能夠為自己的文章增添國際視角,并且獨一無二、具有原創(chuàng)性。
所以說,遠離抄襲首先是一個觀念問題:借人家的一定要注明,不是自己的成果無論有意無意都不要占為己有,心存僥幸鋌而走險,如同搬起了石頭遲早砸到自己的腳——為了省時間拼湊別人的文章,最終自己會付出痛苦的代價。
其次是個技術問題:充分留好時間,腳踏實地寫自己的文章。在此極力推薦大家去學校的寫作中心(writing center),大家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帶上,和你的輔導老師進行討論。很多人以為那里不過是幫我們改語法的——其實一般情況下,他們很少修改語法,更多的是和你一起做邏輯思維、文章結構、論點論據等方面的打磨推敲,在聊天互動過程中大家可能會對自己的文章有更深刻的想法。
部分抄襲的出現(xiàn),也反映了師生互動中責權不明顯、約定不規(guī)范、作業(yè)設置不合理、教師支持不到位的情況。這是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才能解決的問題。我強烈建議大家和導師以及TA聊聊,包括在office hour拜訪他們,就自己的問題提出疑問??赡苡行┙淌谝詾槿嗤瑢W都已經清楚地明白什么是抄襲、如何有效避免抄襲,但是如果這些概念對你來說非常新,老師也沒有提供任何舉例說明,你完全可以向老師和TA請教,尋求更具體詳盡的幫助。他們有責任和義務幫助你,但是首先你得開口求助!
網上的很多資源中,我特別推薦Purdue University Online Writing Lab,一個各種引用方法、寫作格式都很全面規(guī)范的英文網站,可以幫助大家獲得有用信息。正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絡用得好能幫助你有效提高寫作,用得不好便成為抄襲的工具了。
說好英語沒有很多捷徑,寫好英語文章不是一日可就。但哪怕我們的文章寫得糾結,熬得撕心裂肺,擠得痛不欲生,也千萬不要抄襲別人的作品當作自己的作業(yè)。因為這樣做會有很高的風險被發(fā)現(xiàn)和受到嚴厲懲罰,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對你會有負面影響,你的老師和同學可能會因此留下“中國學生就是喜歡抄襲、習慣抄襲”的錯誤刻板印象。承認困難和挑戰(zhàn)的同時,我們應該做的是積極尋求各種學校內、網絡上、教師TA、學長學姐、自己文化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不斷的學習、練習、比較、思考的過程中提高英語思維能力和寫作水平。
在痛苦中尋找希望,讓我們一起珍愛生命,遠離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