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世界上招收研究生特別特殊的一個國家,因為,日本的招生研究生的制度是“教授內(nèi)諾制”——即教授擁有招生的最大權限,教授個人決定招生的名額和學生。日本的教授除了看重留學生的語言能力,教育背景,實習實踐,榮譽獎勵之外,格外重視學生的研究能力。日本的教授為什么這么看重學生的研究能力呢?這與日本的研究型授課模式是分不開的。日本的大學一般是4年制,從學部1年級到學部4年級。在日本大學的學部1年級和2年級的時候,學生們多是學習一些共通科目,也就是咱們國內(nèi)的基礎科目。大三的時候,學生們便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被劃分到教授的研究室,對某一專業(yè)領域的某一具體研究方向進行深入的研究。經(jīng)過大三大四2年的研究歷練,學生們學會了自己做研究,寫論文,做發(fā)表。據(jù)統(tǒng)計,日本的大學生是世界范圍內(nèi)最辛苦最繁忙的大學生群體之一。
所以,相比較日本的大學生而言,中國學生大一到大四期間對研究能力的鍛煉還是比較欠缺的。國內(nèi)的孩子來說,在大學四年里,主要接受的是“授課制”的教學制度,老師講課學生聽講做筆記,這樣的模式有時候會是的學生過度依賴老師的講解,而不會去主動去思考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很多學生習慣了國內(nèi)這種相對安逸的授課模式,當申請時學生需要去定自己未來的研究課題和寫研究計劃書,不少學生都會覺得為難。但是當學生們克服了這個困難,真的去動手寫出了自己的計劃書,申請到自己的理想院校,成功赴日之后,這些學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們的反饋是這樣的:“赴日之后,你會意識到自己和日本本國學生研究能力之間存在的一個很大的鴻溝,這種鴻溝不是你通過短時間努力就可以縮短的。那是一種長久以來形成的行為模式和思考模式的不同。這種不懂導致的兩者之間研究能力上的差距,但是一旦你能堅持住,在日本學習1~2年,你的研究能力會大大提升,你會變成一個可以獨立進行研究和寫作的學者”。
所以,研究能力無論是對于日本教授來說還是對于立志于赴日的學子來說,都不可或缺。同學們應該在剛剛踏入大學的那一刻起,就下定決心多去讀書,多去思索,多去鍛煉,多去嘗試,多實踐,爭取在赴日之前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