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留學時,又是一年畢業(yè)季,英國留學的同學不是打包行囊出國,就是收拾行李回國,剛經(jīng)歷了秋季招聘的美國留學生,或許已找到未來的方向,或許還在迷茫。
整個留學過程,看起來就像一場《西游記》,取不同的經(jīng),打不同的怪,升不同的級。
本科,碩士,博士是近年來留學最熱的“通關文牒”;而讀博,工作和“游學”成為了不同人的取經(jīng)路線。
不同的是,在這條魑魅魍魎遍地游走的路上,沒有念念叨叨的師傅,只有push到底的老版,沒有豬隊友已經(jīng)萬幸了。
我們在不斷的換場打怪,從一個campus到另一個campus,從一個社團到另一個社團,相比于國內(nèi)的義務教育階段,留學生不會被固定安排在某個班級,也不會只認識院系內(nèi)自己的人,可謂海納百川的交朋友。
“Hello ,Friends”不少,知音就很難得。顛簸之中,三觀被洗之下,很多人漸漸忘記了自己的初衷,也開始疑惑留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工科生A說:“現(xiàn)實點,對于家庭經(jīng)濟平平的留學生來說,我們就是來爭一口自己擅長又能夠養(yǎng)家糊口的高新飯的,擅長不代表喜歡,可是我們需要機會和跳板。”
商科生B說:“華爾街是我們fighting的目標,可是美國對留學生的機會并不是很多,簽證政策相比于STEM專業(yè)也處在劣勢。”
文藝生C說:“希望在美國這樣一個百花齊放的地方學到更好的創(chuàng)作方式激發(fā)更多的靈感,享受更好的器材締造更好的作品。”

同學們聽到的版本是不是都和上述一樣千篇一律和狗血?答案當然是NO!
那么,留學生到底取了些什么經(jīng)?留學是留學生生命里非常珍貴的一段旅途記憶,無論是扎根異鄉(xiāng)還是回歸祖國,無論是證書如山倒還是照片如海排都是取到真經(jīng)的一種表現(xiàn)。
之前網(wǎng)上有一組不同專業(yè)的留學生在父母、路人眼中的對比,我將這個對比進行了更“深”一層的排列組合優(yōu)化(路人們看看就好,不要太認真!)
一、EE/ECE光電類專業(yè)
父母眼中:你會是下一個GE公司CEO;路人眼中:你可能只修燈泡的;自己眼中:上天下地無所不能,lab 健身K歌無所不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大圣爺爺。

二、土木工程/建筑類專業(yè)
父母眼中:下一個鳥巢是你設計的;路人眼中;路人眼中:搬磚畫圖有上頓沒下頓常吃盒飯總曬脫皮;自己眼中:上天下地無所不能,lab 健身K歌無所不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大圣爺爺。

三、醫(yī)學制藥專業(yè)
父母眼中:華佗白求恩合體,自備“青囊技”越老越要補?。宦啡搜壑?:給人掛吊瓶的、有償開膛破肚的以及藥房里忽悠老年人的;自己眼中:上天下地無所不能,lab 健身K歌無所不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大圣爺爺。

四、計算機科學專業(yè)
父母眼中:世界里到處都是你寫的碼,阿里巴巴是你的谷歌也是你的,特務情報還是你的;路人眼中:你是“屌絲”、“猝死”的直接關系人和展現(xiàn)者;自己眼中:上天下地無所不能,lab 健身K歌無所不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大圣爺爺。

五、藝術專業(yè)
父母眼中:你是梵高、貝多芬、莫扎特、白天鵝……下一個奧斯卡獎是你捧著的;路人眼中:你可能只是路邊涼席上手里捧碗的;自己眼中:上天下地無所不能,lab 健身K歌無所不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大圣爺爺。

六、經(jīng)濟管理專業(yè)
父母眼中:去美國上個市什么的是小CASE;路人眼中:你可能只是個投機的包租的或者一無是處的小混混;自己眼中:上天下地無所不能,lab 健身K歌無所不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大圣爺爺。

以上說的是屬于一種父母,一種路人,一種留學生(不排除其他并沒有說到的情況):父母在你身上折射了無數(shù)自己的期(huan)待(xiang);路人總是那么犀利,一黑黑你到底;而我們呢?是的,在我們留學生心中,我們就是上天下地無所不能,lab 健身K歌無所不通,一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大圣爺爺”(怪我過分美麗咯)。
撕掉身上那些奇奇怪怪的標簽,正常人的一天有24小時,而留學生的一天卻被生生拆成了許多塊,有的媒體拿留學生開Pa來指認我們揮霍,有的報紙拿深夜哈佛自習室圖來激勵無數(shù)沒有出國的弟弟妹妹們埋頭苦讀,有的報道拿我們做二道販子搞代購來混亂視聽,還有拿咱開槍殺人的博士來憂國憂民憂教育......
而以上“種種”通通斷章取義,以偏概全,企圖把留學生“特殊化”。
留學生的24小時大致是這樣的:起床背(又)英(倒)語(下),開開心心上(趕)學(due)去,午飯/圖書館(YouTube)reading(刷?。贤暾n終于開始看看書寫寫作業(yè)(深夜圖書館是真的,聚餐曬照也是真的)。
可是,誰規(guī)定我們學習完了沒精力開一個精神抖擻的午夜party,誰又規(guī)定我們開了party就不能是學霸了;然后課余時間我們還可以打個工刷個題看場球賽來場音樂劇,再有課余時間我們置個副業(yè)搞個微商代代購賣賣homemade開個網(wǎng)絡電臺賺零花錢。
這些事情24小時內(nèi)發(fā)生在同一個人身上一點不浪費。工科生文藝地參加著好聲音(不光長相還有實力的那種),文科生酷炫地打著暴雪游戲(不看畫面看操作的那種),商科生也讀《上下五千年》不只認識錢和計算器…
留學途中很多同學難免會彷徨:什么是最值得的取經(jīng)路線。
個人覺得彷徨的根源就是不該問這個問題。沒有一種人生是只喜不悲的,沒有一種秘籍可以一統(tǒng)天下,網(wǎng)上的攻略和長輩的經(jīng)驗只能在你選定道路以后拿來做參考。
結果誠可貴,過程價更高,學歷或職業(yè)都不是絕對選擇,關鍵是做事情的人給這些選擇創(chuàng)造了什么價值。
如果非要問留學妖孽們?nèi)〉搅耸裁凑娼?jīng),答案是自由與無限。
拋開了一家四世的重重期待,拋開了淘金淘樂淘學術的利欲,我們學會了享受生活和回饋生活。
為什么要為了成為甲乙丙丁而活?我們只是在擁抱明天的途中,恰好遇到西方世界的大門,而它又恰好提供了一個讓留學生同時擁有黃金屋和顏如玉的通天大道罷了。
所以不要再把學費和工資掛在天平的兩端了,不要再把時間和學歷掛在秤砣上來回稱了。
留學路上本沒有使命,來到這里,只是為了完成更好的自己,便算是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