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有句非常流行的話:“當下午時鐘敲響四下,世上的一切瞬間為茶停止。”英式下午茶起源于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為了打發(fā)午后與晚宴之間漫長的悠閑時光,就請女仆準備烤面包、奶油和茶等點心,邀請好友一起品嘗。一時之間,下午茶在當時的英國貴族社交圈內(nèi)蔚然成風,醇香的茶與精致的點心伴隨著她們度過午后的時光。
正宗的英式下午茶十分講究,幽雅舒適的環(huán)境、豐富的點心、高檔的茶具,還要配上悠揚的古典樂。男士女士衣著得體,細細品嘗著點心,低聲絮語,舉止優(yōu)雅。至于一般家庭的民眾,也會在家中最好的房間擺上精美的瓷器,呈上烤制的點心,全家人其樂融融地聚在一起,十分溫馨。
英國的下午茶風尚一直延續(xù)至今,從達官貴人普及到布衣百姓,下午茶已經(jīng)成為每日生活中雷打不動的小憩時光,透露著這個民族的閑適情調(diào)和獨有的浪漫。無論工作多么忙碌,英國人都會設法抽空在下午休息20分鐘喝茶、小憩。據(jù)說,英國幾乎所有的咖啡廳、公共場所都有下午茶的供應,就連火車上都備有裝滿茶點的茶籃,供旅客享用。
下午茶在英國大學校園里也十分流行。一些學校把咖啡店建在景色宜人的河邊或是花園里,學生們可以邊賞美景邊喝下午茶。如果有好天氣,大家就把茶點端到學校的草坪上,曬著太陽,河邊論辯。劍橋大學的校長曾這樣詮釋“劍橋精神”:活躍的文化融合和高度的學術自由。而下午茶,正是形成這一氛圍的重要形式。教授和學生們把學術課題帶到下午茶會上,在書香和茶香的交融中探討交流。我天馬行空地想像,劍橋大學60多項諾貝爾獎的傲人紀錄,也許還真與劍橋河邊的下午茶分不開呢。
如今,下午茶文化甚至成為英國獨特的外交手段。2014年6月,李克強總理訪問英國。6月17日下午5時,李克強總理攜夫人與英國首相卡梅倫在首相府的露臺上共品英式下午茶。陽光和煦,微風習習,兩國總理夫婦從中英茶文化談到兩國年輕人的交流,一邊品茶,一邊暢敘友誼。這種輕松雅致的氛圍,比面對面談話的高桌宴請更讓人感到親切自如。兩國領導人如親近的朋友一般坐在花園里賞花品茶,暢所欲言,少了幾分拘謹,更體現(xiàn)了彼此的親密關系,同時也表明中英兩國正行駛在友好合作的軌道上。這樣的“舒緩外交”方式對兩國領導人以及中英兩國之間的關系都大有裨益。
我深以為,下午茶是英國社交文化的縮影;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大不列顛民族的生活態(tài)度。他們雖然嚴謹認真,但從不敷衍,點心的食用順序也有特別的法則;他們追求生活的精致與情趣,從下午茶點的精心制作中就能略知一二;他們注重高雅的禮儀與品位,男性儒雅高貴,女性儀態(tài)萬方。
如今,英式下午茶在世界上的不少國家都十分流行。我也常在微博和朋友圈里看到很多年輕女生分享自己喝下午茶的心情??上У氖?,大多時候都是6張擺拍加3張?zhí)瘘c特寫,配上一句略帶矯情的流行語和幾個表情。光看照片,覺得她們也挺“講究”,穿著公主裙,化著精致的妝,晶瑩剔透銀光閃閃的茶具配上豐盛誘人的茶點,好像和英國的下午茶相比并無兩樣。但其實,英國的紳士淑女在下午茶會上風度翩翩的背后是教養(yǎng)、學識與德行,而不是如今流行的“名媛訓練班”承諾包教包會的花架子。就算穿了再昂貴的衣服,化了再美的妝,沒有內(nèi)涵與修養(yǎng),那所謂的“優(yōu)雅”也只能停留在那幾秒的咔嚓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