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應(yīng)禮貌時別人覺得你無禮會看輕你(有時候可能他自己都沒意識到),反過來別人覺得你有優(yōu)越感你裝逼,但有時也會不自覺地對你禮貌起來。所以適應(yīng)禮貌比較難啦,比起別人覺得我SB,我還是寧愿被人覺得我裝逼。
適應(yīng)禮貌
英國人講禮貌(事兒逼)應(yīng)該還算蠻出名的。第一次去麥當(dāng)勞,前面一個黑色長風(fēng)衣黑色雨傘的爺爺用一口很upper-class的牛津腔說, please, a cup of coffee please. 當(dāng)時我就驚呆了,買杯咖啡要說這么多請您老累不累? 還有無論多不熟的人但是只要是認識,見面都會寒暄一句How's going? How are you doing? (就好像他們真的care一樣……)在牛津坐公交車的時候,所有人都會上車的時候買完票/刷完卡跟司機說聲謝謝,司機回一句cheers,下車的時候再跟司機說聲謝謝,司機再回一句。(司機叔叔您辛苦了)路上人很多,后面人急著趕路,說著「Excuse me」,前面的人讓開路后往往會再說一句對不起。
吃formal dinner,新來的人用錯刀叉很常見。比如把面包刀當(dāng)成first course的刀了之類。某次右邊坐了個美國人,再右邊是英國人。美國人吃完一道菜之后沒有把刀叉擺成“我吃完了請收盤子”的姿勢,英國人非常高貴冷艷地道: " Here we use British style" 然后教美國人如何擺刀叉,美國哥們兒很不好意思地臉紅默默低頭。(我才不會說我第一次吃的時候緊跟著對面的人他吃什么我吃什么他用哪個刀我用哪個刀簡直就是鏡面反射)
再來貼圖在此表達英國人的有(事)禮(兒)貌(逼) ,"How to be British".

錯誤的求救方式:救命!正確的求救方式:先生,我非常抱歉麻煩你,但是我想問你是否介意救我一下,如果這并不會給你帶來太多麻煩……

當(dāng)我剛來的時候我的英語水平是:說慢點,我聽不很能懂。 當(dāng)我付了5000鎊的學(xué)費上完課之后,我的英語水平是:請說慢點,我聽不能很懂。
但是,這種很有禮貌的群體行為確實能讓人減少火氣,減少沖突。我覺得我沒出國時按國內(nèi)標準就還算很有禮貌的,請、謝謝都用很多。但剛?cè)ビ臅r候就總覺得自己特別粗魯……比如上車跟司機說了聲謝謝下車忘了,一起下車的老奶奶默默地看了我一眼……比如別人問How are you doing 只回答了自己的忘記也必須得裝作自己care的樣子問他。比如一桌人吃飯服務(wù)生把每個人的菜一一端上來大家都說了謝謝就我瞬間專心吃忘記說謝之類……
如果打著「文化差異」的旗號,無禮是可以被諒解的。但有時候正是別人的大度才讓自己覺得更慚愧。漸漸地也就養(yǎng)成和他們一樣禮貌的習(xí)慣了。
當(dāng)禮貌變成裝逼(我實在是覺得用粗魯這個詞太過了)
回國的時候我在首都機場拖著箱子走,前面人很多,順口說了一句「Excuse me」。結(jié)果小青年回頭,嘀咕了一句「中國人呀,裝什么裝」。 其實我真的只是說錯T_T……
在飯店吃飯,服務(wù)員每端上來一道菜我就習(xí)慣性地說句謝謝。結(jié)果人家換碟子換的可勤快了。服務(wù)態(tài)度奇好無比?;貒蚋鞣N客服電話,每次都多說幾句「麻煩了」「請」「多謝」,客服人員態(tài)度會不自覺地好起來。 坐火車上查票之后跟列車員說句謝謝,列車員常常會問「到哪站?我?guī)湍憧纯磿r間」之類。 別人停車把我家車擋住了,叫門衛(wèi)喚他下來,下來了一個罵罵咧咧很蠻橫的大叔,他倒完車我們跟他說謝謝啊,麻煩您了。大叔立刻不好意思地說:應(yīng)該的應(yīng)該的,對不起啊擋了你們了。不過和很親密的朋友聊天時人家可能會嫌你說謝謝太多太客氣了,但日常生活里基本處于一個禮多人不怪的狀態(tài),還是挺好的。
當(dāng)然也有很多人急著趕路就直接擠來擠去不會喊一聲「麻煩讓讓」或者「借過」,也會有很多人一臉戾氣跟你欠了他幾萬塊錢一樣。還有人為了占個座就吵起來打起來。社會文明的進步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先得有物質(zhì)基礎(chǔ)啊。生活的舒適程度也決定了心情好壞。要是國內(nèi)的公交車人人都有座兒,吵架數(shù)量想必驟減。
別人都比我有禮貌的時候,需要努力去讓自己變得和他們一樣知禮。(我得變,不然會被鄙視)
別人不如我有禮貌的時候,還可以保持自己有禮貌。(我可以不變)
那么當(dāng)然是適應(yīng)禮貌比較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