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師訓哭英國學生被扭曲 老外吐槽中式教育

閱讀:12859 來源:轉載
分享: 
BBC的紀錄片中英國學生被訓哭,其實是被扭曲,英國人以及其他的一些老外開始吐槽中國式的教育方式。

中國教師訓哭英國學生?學生吐槽13小時的上課時間?學生不守紀律中國老師“快瘋了”?

最近,英國BBC制作的中國教師赴英教學紀錄片,似乎“深刻地”展示了中外教育的巨大差異,描繪出一幅中國老師和英國學生格格不入的景象。

然而,觀察者網注意到,當事的中國老師說:這不是事實!紀錄片中的中國教師之一、來自南京外國語學校的李愛云就指出,紀錄片第一集中展示的紀律混亂情況,是“從最初最亂狀況里挑了最亂的”。一名兩度赴英的上海老師也直言,“我們去的小學,那里的小孩子都非常守紀律”,BBC所攝制的紀錄片“是假的”。

更加諷刺的是,赴英教學的中國教師基本都是來自國內發(fā)達地區(qū)的國際化中學,比如南京外國語學校,本就是小班化教學,4點鐘放學。但英國人為了貫徹自己認為的“中式教育”,硬要改成五六十人的大班、早7點到晚8點的作息時間,連中國老師都有意見。

這種紀錄片的效果也就很明顯了,英國《衛(wèi)報》的一篇評論文章就質問,“中國教育和俄羅斯教育一樣,擅長制造機器人,為什么這對英國的部長們如此有吸引力呢?”

“從最初最亂狀況里挑了最亂的播出來”

概括了BBC紀錄片第一集內容:紀錄片開頭展示了一群中國學生齊刷刷在操場列隊的場景,與之相配的畫外音是:中國式的教育,以絕對的權威,絕對的紀律和慘無人道的競爭而聞名……這跟英式教育簡直相差巨大。

接下來的片中,英國學生脫下黑絲短裙小西裝校服,換成“寬松得像降落傘”的中式校服;做從未體驗過的早操;放棄自由時間上晚自習;教室墻壁掛上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中文書法……開始體驗正式的中式教育。

紀錄片中,來自南京外國語學校的李愛云老師表示,英國學生不遵守紀律,難以集中注意力,“我把作業(yè)布置給學生,希望他們能夠專心完成。但是我走進教室,有些學生在嘰嘰喳喳聊天,有些在吃東西,有些甚至在化妝。我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然我就瘋了。”

不過,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李愛云老師講述的是一個不同的故事。

據南京晨報報道,由于和主辦方簽訂保密協(xié)議,李老師在BBC的三集紀錄片播完之前暫時不能透露具體內容,但是她告訴記者,真實的情況并非現(xiàn)在媒體報道的“水土不服”等一系列令人抓狂的負面情況。“事實上,英國的孩子們也是非??蓯鄣?,他們有自己的特點和優(yōu)勢,一個月的相處我們建立了很好的師生關系。”李老師告訴記者。

預告片中讓很多網友熱議的一個鏡頭就是,老師在課堂上用英文說:“現(xiàn)在不要講話,不要問問題,聽我講。”說出這句話的,正是李愛云老師。“目前網上流傳的,并不是教學的全貌,我現(xiàn)在也不知道紀錄片最終會被剪輯成什么樣子,但是一個月的相處,我們的英國孩子有很多可愛的地方,師生關系也并非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一面。”李愛云告訴記者,預告片里現(xiàn)在看到是最初的一些情況。“第一集學生不適應老師不適應,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不僅是最亂的,而且是從最亂的里面挑了最亂的播出來。”

另據澎湃新聞報道,一位上海老師也發(fā)出了質疑:“紀錄片有點假。”吳云是上海實驗學校國際部的一名數學老師,2014年11月,她和28位來自上海的數學老師一起,赴英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交流教學;2015年2月到3月,她又赴英參加第二次教學活動。

“我們去的小學,那里的小孩子都非常守紀律,和我所見的那個新聞內容完全不一樣”。在吳云看來,BBC所攝制的紀錄片或許作秀和炒作的成分更大,“我的想法,它是假的,只是一個媒體的炒作手段而已”。

英國也講紀律,甚至比中國更嚴厲

BBC紀錄片中暴露的中國老師與英國學生的沖突,大部分都是圍繞課堂紀律問題。這也迎合了一些流行的觀念,認為中國教育就是一味地強調服從權威、一切為了考試,而英國人則崇尚“個性”、“自由”。

據澎湃新聞報道,英國《衛(wèi)報》率先批評了“中式教育”:中國學校是“考試工廠”,中國已逐漸意識到“超前教育”的愚蠢之處,為何英國政府卻下決心效仿這種教育方式?

這篇評論文章表示,BBC向觀眾宣揚一大迷思:中國教育比英國教育“好”。但半個世紀以來,雖然美國和英國在PISA等排名榜上始終表現(xiàn)差勁,卻在學術研究、科學專利、發(fā)明創(chuàng)新、繁榮、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引領全球。對他們來說,民主活力很重要。而中國教育和俄羅斯教育一樣,擅長制造機器人。為什么這對英國的部長們如此有吸引力呢?

也有中國網友認為,“中式教育”確實存在忽視學生個性、功利化、數理化課程太過艱深等問題。

網友表示,如果教育就是填鴨和考試,那中國早就把持了各種科學獎項和科學發(fā)明。相反,恰恰是這種應試教育磨滅了所有好奇心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也造就了絕大多數學生去讀大學、混大學、讀完啥也不會。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也表示,中國現(xiàn)行的教育制度,學校過于看重老師的“教”,而不是學生的“學”。

不過李愛云老師反駁了這種說法。據揚子晚報報道,李愛云老師告訴記者:“并非英國課堂不講紀律,他們自己的老師進來了,學生們一下子完全靜了下來。事實上,英國孩子并非可以隨意上課吃東西,也不允許化妝,英國學校對課堂秩序也是有要求的。就像中國課堂一樣,英國老師對不遵守紀律的學生也會有一定的懲罰,一般是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記黑板留堂,第三次就要去見校長,老師也會采取找家長這樣的行動。說實話,咱們國內因為紀律不好去見校長的倒還不多,但國外會,還有專門分管紀律的校長。”

對于節(jié)目中出現(xiàn)的“中國老師不讓學生上課講話,不讓學生問問題”的鏡頭,李愛云認為,其實這也是把中國式教育“妖魔化”了。“這個場景我記得很清楚,在節(jié)目中我曾經確實因為紀律問題生氣了,我正在授課,有學生講話不聽講,我請他不要說話,而這時有另外的學生說那我來問個問題吧,我當時請他先不要提問。其實這并不是不讓學生提問,而是這個時候不要提問。”

到底是誰在定義“中式教育”?

實際上,只要了解了幾位中國老師的身份,你就很難相信他們真有多么嚴厲、無情了。

據揚子晚報報道,參與此次紀錄片錄制的共有5名中國老師,其中3名是有著中國教學經驗的在英國從教的中國老師,另外兩名則從中國學校“引進”,分別是李愛云(南京外國語學校)和鄒海連(杭州外國語學校),都來自中國最頂尖的國際化中學。

據揚子晚報報道,英語特級教師、南京外國語學校李愛云老師介紹,去年12月BBC該項目組專門來“親密接觸”,不僅拍了自己的課,還安排了各種采訪,要把內容帶回總部研究。

“當時大概有10個候選人,后來制片人又和我再交流,最后告訴我入選該項目。”不過雖然入選,但李愛云老師也表達了自己的想法:“BBC當時反復強調,希望我在英國上課時,能用中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據南京晨報報道,BBC所謂的“中國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把學生編入一個50人的實驗班,作息時間是從早晨7點到晚上8點,具體來說就是“早上7:00到校,7:30開始早自習,11:45下課,中午休息兩個小時,晚上兩個小時晚自習,晚8點離校。”孩子們從早到晚都有課,每個老師的課程在三節(jié)或三節(jié)以上。“我們老師每天要接受BBC記者采訪。升中英兩國國旗,做眼保健操,都用中國這套。”

不過,與英國學生一樣,中國的老師也不喜歡這種安排。李老師告訴記者,她和杭州外國語學校的老師曾經和主辦方溝通,事實上中國現(xiàn)在先進的中學里也是采用小班化教學,南外的很多課程都是分成小班教授,并非英方所認為的大班教學。“這些英國孩子平時一二十個人一個班,你一下子變成50個人,你給人家一天13個小時,我們南外學生也不適應啊,但這是他們心目中的傳統(tǒng)中國教學模式。”

雖然她向主辦方反映,國內的中學現(xiàn)在并非如此,南外下午4點多就放學了,“但英方理解的中國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就是有晚自習的”。

所謂的“中式教育”,竟然完全由英國的電視臺來規(guī)定,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標簽: 社會學院 教育水平 51offer編輯: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