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倫敦,這座與美國紐約、意大利米蘭、法國巴黎同樣時尚,但卻獨具特色的城市里,喬齊笑過哭過,努力追尋自己的內(nèi)心。
如今,這位畢業(yè)于倫敦藝術大學時裝學院服裝設計工程學面料專業(yè)的設計師,已成為北京某服飾有限公司品牌法人和設計總監(jiān)。赴英留學使她找到了內(nèi)心追尋的方向,堅持自我,永不對自己妥協(xié)。
喬齊從小成長在廈門,作為喬齊童年成長的重要伙伴,媽媽拿回來的各種時尚雜志陪伴著她度過了無數(shù)下午。
“我五六歲的時候,看得大多是服裝雜志,比如《Elle》、《Cosmopolitan》等等。”
喬齊的媽媽平時外出逛街購物也都會帶上她,請她幫忙參考。雖然年紀尚小,但喬齊對時尚的敏銳度似乎與生俱來。生活中的潛移默化影響了她,在不經(jīng)意間,最初對服裝設計的感覺在她心底慢慢萌發(fā)。
作為家里的掌上明珠,喬齊的父母對女兒疼愛有加,也對她報以厚望,一心想送她出國深造。經(jīng)過慎重考慮,美國和英國成為了一家人的期待。
“我爸媽覺得這兩個國家有最知名的學校,可以提供更全面優(yōu)質(zhì)的教育。”
為此,母親還親自跑了一趟美國,從教學水平到當?shù)厣顥l件全方位考察了心儀的學校。
令一家人沒想到的是,英國的學校比美國的更早發(fā)來了錄取通知書,甚至考完試、辦理完簽證之后,美國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才來。
于是14歲的喬啟程遠行,踏上了尋夢英倫的旅程,來到倫敦。
相對于同樣引領時尚的意大利米蘭、法國巴黎和美國紐約等地,喬齊對于倫敦有著近乎癡迷的執(zhí)著:“我覺得只有倫敦才有時尚,倫敦以外的地方都是村兒。”
來到英國之后,喬齊先后完成了英國普通初級中學畢業(yè)證書(GCSE)、英國普通教育高級畢業(yè)證書(A-level)和肯特藝術與設計學院一年藝術預科的課程。
“由于初中和高中都在倫敦,我覺得自己在這里待夠了,想去另外一個地方,所以,去了肯特讀預科。”
2004年,喬齊帶著四年多扎實的基礎,考入了倫敦藝術大學時裝學院服裝工程學面料專業(yè)。
踏入夢想的學校后,喬齊大松一口氣,盡情地享受著多年苦讀后的自由生活。上學路上她看著穿著各異的路人,不斷地接收時尚元素,心里很是享受。
大二喬齊就開始不斷在多個不同的設計師品牌實習,最終留在Alexander McQueen工作室工作。
初到Alexander McQueen工作室,喬齊非常重視這份工作。
喬齊說:“早上9點上班,中午2點吃午飯,可晚上下班的時間竟然是9點,而且沒有晚飯的時間,工作量和壓力都相當大。”
正是這一年全面地培養(yǎng)了她的管理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喬齊曾經(jīng)獨立制作了用于展示服裝的巨大展板,一個人管理著四十個人的團隊。
“雖然在這里,實習生被無限地榨取,但我覺得這是一把雙刃劍,實際是責任感的問題。如果你覺得你想學到東西,想為你做的事情承擔起責任,那你就不要輕易放過自己。”
2009年,闊別中國十年的喬齊決定回國。經(jīng)過半年的調(diào)整休息,稍微熟悉當時中國服裝設計現(xiàn)狀的喬齊啟程北上,來到了上海,在這里找到了一份與服裝設計相關的工作
“這邊的設計理念,每個人對服裝的感覺和我在Alexander Mc Queen工作室的感覺完全不同。”五個月后,喬齊選擇離開,最后再度北上來到了北京。
2012年,喬齊在北京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設計品牌,并在2013年9月發(fā)布了她的第一季設計作品。
喬齊對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審美有著獨特的偏好。為了自己學會這門鉤針手藝,同時啟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作,她跑遍了自家小區(qū)附近的所有居委會,終于找到一位58歲的大姐與她合作。
喬齊說:“據(jù)我所知,除我之外,年輕一輩的服裝設計師沒有人在做鉤針藝術。這就是我的風格,這就是我堅持的東西。”
回國后的喬齊選擇了“減速”。為了同時引領時尚和保證質(zhì)量,她的品牌仍然保持一年兩季,但是,每個季度的時間拉得更長一點。剩下的時間她喜歡去采風,或去世界各地選面料。
她說:“我想做慢且穩(wěn)的品牌,這樣的品牌氣質(zhì)有它自然散發(fā)的氣息。好衣服自己會說話,自會有懂她的人。”
喬齊現(xiàn)在正把“走進生活”的概念融入“服裝設計”里,但她強調(diào)服裝依然是她一生的事業(yè)。喬齊一路走來一路蛻變,在平凡中逐漸非凡。
“我在英國一共待了十年,這期間正是我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留學給我的最大財富,就是在英國我養(yǎng)成的習慣:為夢想執(zhí)著,永遠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