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80后,目前生活在澳大利亞悉尼。開貼的初衷,不是為了追求什么下海淘金或者網(wǎng)紅。只是覺得作為第一代移民來說,有太多的說不清的情懷。異鄉(xiāng)異客,總希望能夠有相似背景的圈子或者朋友,也希望能通過個人的感受能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慢慢的,我會把自己初次來澳洲旅游、升入研究生課程學習、移民生活分享在這里。特別希望生活在悉尼的親們,有機會一起分享生活。
先來更新關于在澳洲學習的部份。其實,我的經(jīng)歷是在國內(nèi)一所211大學本科畢業(yè),工作了一段時間才到澳洲留學的。起因有2個,1是周圍本科的同學都陸陸續(xù)續(xù)開始回爐深造MBA這類的在職課程;2是我自己是做教育咨詢工作,對國外教育并不陌生。選擇來澳洲讀書,是因為畢業(yè)后來澳洲為期1個月的自助游,各方面都感覺不錯加上有朋友在澳洲定居。
選擇在工作后全職讀書特別是在國外留學,我覺得并非一般人可以嘗試。拋開經(jīng)濟方面的因素來說,最難的心態(tài)的調(diào)整。周圍的同學都是處世為深的孩子,享受家里提供的條件,和你的交際真的會比較少。另一方面,真的是無法百分之百投入到學習中。國外是典型的寬進嚴出的教育體制,雖然很多人都聽過這類說法,但是我的個人感受是教育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導致。評分制度一視同仁,老師對作業(yè)的要求嚴格,所以不要想混混出頭;平時閱讀量大、課業(yè)繁重,平時成績又占據(jù)重要的比例,所以你時刻不能掉以輕心;期末考試難度加大,不是按死記硬背可以過關的,需要理解且熟練掌握。
但是,我覺得國外碩士2年的學習確實讓我發(fā)覺了自己的潛能,2年的學習量遠遠大于我在國內(nèi)本科4年的學習。而且這段經(jīng)歷也是無法用金錢是衡量的。我覺得人活著得各種事物都盡自己所能去嘗試,這樣才有底氣和別人交談。
談談我選擇讀書的程序:
1、選地點
先確定了澳大利亞后,那么我選擇的讀書的城市就一定是以后自己要生活的城市,先甭管以后是不是要移民留下。因為我覺得讀書是讓你了解一個城市、適應一個城市國家的最佳方式之一。
因為當時考慮過各種因素,加上對大城市的留戀,所以悉尼當時是不二首選。回國方便、生活便利、氣候適宜等等。
2、選專業(yè)
我彷徨過是否學MBA,因為我有工作經(jīng)驗,所以好的商學院MBA可以申請。但是呢,費用啊$$$。當時算過,讀個MBA下來抵上讀2個普通碩士。另一方面,MBA也不在移民清單里(想著萬一要技術移民呢)。
所以呢,我又投降會計專業(yè)了。因為本科是學商科,所以讀會計也不是什么難事。加上本身也覺得了解一下財務、稅務的知識,總不會吃虧,所以很快把專業(yè)敲定在會計了。
3、選學校
悉尼有的本地大學就是新南威爾士、悉尼大學、麥考瑞大學、悉尼科技大學、西悉尼大學。綜合了學費、校區(qū)位置和專業(yè),最后敲定了麥考瑞大學。對于選擇學校,如果有朋友有興趣我可以再以后單獨寫寫我的心得。
4、走程序
確定了123,所謂走程序就是申請錄取信、繳納學費、辦理簽證、訂機票、成行。坦白講,我當時也是沖著一股勁,以至于那天臨行登機都不知道是最后一名乘客,為此還丟了一件隨身衣物。
2年在澳洲讀書的日子,其實真的是給自己放的一段假期,工作后你就會感同身受了。雖然有點疲于應付各種Assignment、Quiz、Essay,但是我覺得參與這個國家的教育制度并成為其中一員,是對這個國家文化、社會了解的一種步驟。如果你考慮移民澳洲,再有條件的前提下,哪怕讀個短期課程或者TAFE的資格證書,也是學習的一個過程。聽別人講,真的不如自己感受來得真真切切。
最后分享下我畢業(yè)后,和留學生社團淺談的個人感受的文章。
年歲漸長,如果沒有什么太狗血的跌宕人生經(jīng)歷,那么一切都是可預期的。你會在20多歲離開大學;30歲創(chuàng)業(yè)或有點小成就、開始為小家的生計奔波;40歲開始進入事業(yè)的新階段;50歲開始為退休或孩子規(guī)劃;60歲開始關注養(yǎng)生。不管是每天忙忙碌碌還是原地打轉(zhuǎn),腳下的烙印愈發(fā)清晰,像那只仰頭看天的青蛙一樣,一切都是可以預期的。
到現(xiàn)在,我仍然非常清楚的記得第一次做10多個小時飛機落在南半球的場景,欣奇之余更多的是忐忑不安。當然,我也知道不是所有人有機會或者愿意拿出多一點的勇氣面對接下來的未知和困難。
世界真的很奇妙,能讓你在半天不到的時間里,在冰冷的冬天和炙熱的夏天里穿梭一回。如果你準備或者已經(jīng)邁入新的臺階,就已經(jīng)可以為自己鼓一次掌了。
我堅定的認為,價值觀必定是主觀的東西,誰也不必改變誰的認知和判斷,只求尊重不求理解。我喜歡西方社會,這里親切友善又冷漠無情,昂揚又理智,空氣里彌漫了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味道。在家門口修剪花園的人會對偶然經(jīng)過的路過熱情的打招呼、公交車會等行動不便的老人慢慢坐穩(wěn)后才開走;但是每個人又都是陌生又獨立的個體、權利與利益明碼印記在每個角落。但是,我還是喜歡,因為在這里誰也不用被別人的價值觀綁架,再乖張離奇的行為也會被尊重。國人活得太累,有太多的不得已和為別人而活。
如果說外國的月亮更圓更亮的話,確實,只是因為這里沒有什么霧霾,看得更加清楚而已。
其實,學習是一段人生的修行和旅行,特別是當你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家。東西方文化相互碰撞,像鴛鴦火鍋一樣紅與白之間沸騰。嚴苛的教學評估和考核,從而激發(fā)你個人的潛能。我絕對是一個被活生生改造出獄的例子,從國內(nèi)念本科的時候非常討厭圖書館到后來喜歡在圖書館買上一杯咖啡坐上一天。現(xiàn)代化的科技已經(jīng)可以讓你不需要到特定的學校來獲取知識,然而學習本身的樂趣和體驗也大大折扣。
體驗,除了金錢更需要時間的付出,二者缺一不可。體驗帶來奇妙感受無法用只言片語描述。隔著大半個地球,用不一樣的時間和空間端詳自己的祖國,即便沒有什么領悟,也能有所反思。
有個詞兒叫接地氣,中國人把它看得很重。能被中國人尊稱為國母的人不多,宋美齡算是一個。雖然,她和當下的習太太一樣都很會穿衣、把政治舞臺當成一場時裝秀,但是她卻總被抬舉的更高,原因大概歸結于她在美國國會用流利的英文發(fā)表援華演說??矗瑯拥奈恢?,接地氣的人優(yōu)勢可見一般。
絕大多數(shù)的人包括我在內(nèi),無論只身旅行得再遠,終究離不了家鄉(xiāng)。即使家鄉(xiāng)天不怎么藍,卻也永遠是開始的地方。只是,希望你們旅途中多聞一聞沿途的花香、嘗一嘗生活百態(tài)和感受更為廣闊的天地。
人生,經(jīng)歷大于學歷。
生活感受哈,當然純屬個人感受,請不要隨意胡評。
從生活的物理環(huán)境來講,澳洲確實是一個天然氧吧,和國內(nèi)PM2.5嚴重形成鮮明的對比。天,永遠那么藍。有人戲說,來澳洲當心醉氧。家里的家具、戶外桌子等等,一個月也不會積多少灰。而國內(nèi)呢,2天不拖地都是厚厚的一層灰,拖把一拖就是一池渾水。樹木也多,植物肆意生長,讓人覺得生活在公園里。
從生活的本質(zhì)角度來講,澳洲是一個以生活為生活的國家。商店很早就打烊,一般人都是早睡早起,夜生活沒有那么豐富。生活的中心就是簡單自然的生活。當然,從生活的便利性角度來看,確實不是那么方便,至少對于我來說。購物得掐好點去,網(wǎng)絡購物、物流也不那么便捷,不像國內(nèi)淘寶、京東這些購物網(wǎng)站風生水起的。所以,很多全職媽媽們會有同感,一天下來很累,不僅是帶孩子還得適應這里的生活方式和節(jié)奏。
從工作角度來講,越來越多的熱血青年(留學生)選擇回國發(fā)展。因為國內(nèi)人多、處于經(jīng)濟成長期,確實各種機會會多。澳洲本身就是個島國,很多美國同事都說“澳洲?恩恩,太遠了,從沒想過去”,所以想在澳洲有番作為確實比較難。
從文化環(huán)境來講,之前留言里某位激進派的同志說了半天,用文明的詞語就是文化差異。大家要想清楚,中澳的文化差異很大,不僅僅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區(qū)別。而且大家固有的文化、社會習俗以及人與人交往會有很大差異,加之語言的劣勢,會給生活帶來困擾。但是我想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有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做好足夠的準備以及積極的適應環(huán)境,總會有磨合、適應的過程。
最后,我工作的環(huán)境接觸的澳洲本土人機會也比較多,其實澳洲社會秩序這方面,也會有中國所謂的人情客往。并不是完全沒有,只是并沒有那么明目張膽而已。所以,也請客觀的看待移民后的生活。
最近看到朋友狂PO蟹宴的圖,饞的我啊想吃大閘蟹,可是澳洲木有。所以移居他鄉(xiāng),飲食真的很難改變啊。特別是每當中午的時候,看著LOCAL吃著冰冷的三明治、喝著礦泉水,我是多么希望來一份雪菜黃魚面啊。
澳洲留學個人申請經(jīng)驗:
澳洲留學生活攻略:
澳洲留學熱門關注
澳洲留學寄宿家庭 | 澳洲留學簽證 | 澳洲留學獎學金申請 | 澳洲大學費用
澳洲留學碩士費用 | 澳洲機場禁品 | 澳洲留學學校生活 | 澳洲八大名校就業(yè)率
澳洲留學熱門學校
墨爾本大學?。?a href="http://m.6898555.com/school/ADELAIDE.html">阿德萊德大學?。?a href="http://m.6898555.com/school/MQU.html">麥考瑞大學| 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
昆士蘭科技大學 | 悉尼大學?。?a href="http://m.6898555.com/school/UTS.html">悉尼科技大學 | 臥龍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