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海外交流項目造假”丑聞,參與學生的十年拒簽由誰買單?

閱讀:3409 來源:轉載
分享: 
近日,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的一則簽證被拒事件在網絡上引發(fā)熱議。據報道,該學院部分學生在申請參加劍橋大學聯(lián)合研討會時,因偽造邀請函導致英國簽證被拒。更令人唏噓的是,涉事學生或將面臨長達10年的拒簽記錄。這不僅是個人的噩夢,更是一次群體信用的深刻危機。

近日,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的一則簽證被拒事件在網絡上引發(fā)熱議。據報道,該學院部分學生在申請參加劍橋大學聯(lián)合研討會時,因偽造邀請函導致英國簽證被拒。更令人唏噓的是,涉事學生或將面臨長達10年的拒簽記錄。這不僅是個人的噩夢,更是一次群體信用的深刻危機。

據悉,在浙江大學經濟學院與英國劍橋大學聯(lián)合舉辦的“第五屆浙江大學-劍橋大學研究生聯(lián)合論壇”海外交流項目中,相關教師并未與劍橋大學直接聯(lián)系,而是通過中介機構處理簽證事宜,且在簽證申請過程中涉嫌使用偽造的劍橋大學邀請函。這一事件曝光后,部分參與該項目的學生遭遇了英國簽證中心的10年拒簽處理,包括一些已經向英國高等教育機構提交深造申請的同學。

根據12月16日的報道,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組織的“第五屆浙江大學-劍橋大學研究生聯(lián)合論壇”項目,旨在選拔優(yōu)秀在讀研究生前往劍橋大學進行學術交流。項目面向全日制在讀博士生,部分碩士和本科高年級學生也可參與,計劃于2024年12月13日至12月20日舉行。

然而,部分學生在申請簽證過程中發(fā)現(xiàn),所使用的劍橋大學邀請函存在問題,最終導致英國簽證中心拒絕其簽證申請,并將其列入拒簽名單。據網傳信息,劍橋大學方面對此并不知情,部分學生因此遭遇了嚴重后果。

更有網友表示,學校教師與中介合作,偽造了劍橋大學教授的簽名和邀請函,導致大使館在審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虛假材料,進而作出拒簽決定。網傳聊天記錄顯示,一些受影響學生在群聊中對學院表達強烈不滿,表示如果因簽證問題無法畢業(yè)或深造,將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另有記錄提到,部分學生曾嘗試向簽證中心撤銷申請,但未獲允許。

10年拒簽:信用破產的代價

首先,雖說是“十年拒簽”,但護照上會有拒簽記錄,而且英國拒簽都要寫小作文,把事情經過全都寫下來,相當于黑歷史永久記錄在案,去許多國家的下簽難度要大很多;

其次,被騙的一些學生已經向英國高校提交了簽證申請,準備去英國讀書,這下也泡湯了;

最重要的是,如果材料不合格可以補,但造假是嚴重的誠信問題,而“五眼聯(lián)盟”簽證互通,到時候不止去不了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都去不了,可以說基本和頂級院校無緣了。

這一事件無疑再一次為“誠信”敲響了警鐘:造假的后果不止是一次失敗,而是一個人乃至整個群體信用的長期破產。

目前,浙大經院已發(fā)布情況通報,并成立工專項小組調查此事,警方已受理學院和學生報案,立案開展調查。學院正積極和外事部門交涉,盡量減少對學生的不利影響,希望能盡快給大家一個合理的說法,給無辜的學生們一個交代。

類似的事件并非個案

12月9日,話題#花70萬上港大剛上了1年被清退#沖上微博熱搜,南京家長花費70萬找中介上香港大學,學生因中介造假申請材料被學校清退。

12月,澳門大學官宣2025/2026學年起,因政策調整暫停招收內地非高考生。背后真實原因是,國際課程造假的申請者太多了,學校被賊偷家偷怕了。

‍‍‍‍‍‍‍‍‍‍‍

11月16日,澳門科技大學聲明,核查發(fā)現(xiàn)24名內地學生涉嫌偽造DSE考試成績入學。隨后澳門警方發(fā)布消息,涉事的24名學生,有20人在警方采取行動前已倉皇逃回內地,其余4人在宿舍被捕。

‍‍‍‍‍‍‍‍

10月,內地某學生涉嫌提交虛假文書罪被香港法院判刑17周。

7月,因AP大考泄題,多地中國考生被考試官方College Board取消成績。

5月,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群發(fā)郵件,針對通過材料作假進入港大學習的學術不端行為采取行動,務必徹查到底。

‍‍‍‍這些事件再次暴露出國內教育體制和留學中介行業(yè)的嚴重問題。

浙大的此次造假事件,不僅是單一學校的危機,更是中國高等教育和留學產業(yè)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高校必須加強管理,規(guī)范教師行為,確保學術活動的真實性和透明性。同時,留學中介行業(yè)的監(jiān)管亟需進一步強化,以杜絕不法分子利用教育資源進行非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