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ゼミ有發(fā)表”這句話可以說是在日留學生日??谡Z之一,還沒有赴日的同學估計會對ゼミ(ZEMI)這詞摸不著頭腦。
那么大學里“ゼミ”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
又采取怎樣的授課方式呢?
為了使各位準備赴日留學的小伙伴們更加了解日本的課堂,今天小編帶大家聊一下“ゼミ”(ZEMI)。
什么是ゼミ?
在日本大學里,除了老師單項輸出的授課之外,還有需要學生發(fā)表、師生交流的課程,日語是ゼミナール,是來自德語的seminar,簡稱為ゼミ,中文可以翻譯成研討課。簡單來說就是傳說中的小班化研究室。
一般日本大學從大三開始設置ZEMI課程(也有部分大學大二就可以上ZEMI)。大一、大二不開ZEMI的原因就是讓大家學習專業(yè)基礎知識之后,找到各自的興趣點,而后選擇教授。一般xx教授的ZEMI就叫做xxZEMI。
在日本教育體系里,ZEMI是含金量很高的重要課程。毫不夸張,遇到一個和自己對盤的ZEMI,一節(jié)ZEMI可以頂?shù)蒙衔骞?jié)大班課。
つまり
ZEMI絕對是步步驚心、 無所遁形、不容偷懶的試金課。
ゼミ上什么?
要說日本的ZEMI到底上什么內容,大家應該有聽說過修士(研究生)是跟著教授做研究的吧,學部的ZEMI也一樣,能開ZEMI課的都是教授級了,有些學校的ZEMI是學部、修士和研究生混在一起上的。
說白了就是教授帶領少數(shù)學生一起學習、研究同一個課題以及相關內容,文科一般是對于專業(yè)書籍的精讀分析、發(fā)表、以及討論;理科基本上為實驗、發(fā)表、以及討論。
上面說ZEMI是試金課,原因就是上ZEMI不同其他課程是老師講,我們聽的形式; 而是老師拋出一個課題,學生自行做準備,輪到自己發(fā)表的時候,需要事先給組員們分發(fā)自己做的レジュメ(理解成發(fā)表概要)。這個概要不要大段大段的文字往上寫,最好是比較簡潔的框架。如果自己需要提詞、口語也不是很好,那么可以單獨給自己做一份講稿,事先要讀熟。上課發(fā)表,最后由教授進行總結歸納。不同的專業(yè),ZEMI內容是不同的,但都是耗時耗力的事情。
以演劇老師的ZEMI課為例。老師會帶著學生看話劇,然后大家針對話劇進行討論,可以從內容、服化道、演技、舞臺等等方面各抒己見。期末考試則是小組表演舞臺劇,劇本、表演、服裝、音樂等等小組內自己搞定,能力范圍內的東西大家自行準備,老師負責點評,最后在學校小劇場表演,并邀請同校學生觀看。
直接鍛煉了大家的主動性和探索性,比如上課前要花大量的精力查資料、做調查、跟同學協(xié)作,然后在課堂上發(fā)表、討論。為了在課上不丟人和不拖小組后腿,每天花心思準備是肯定的咯。
建議學部讀ゼミ?
雖然對于學部學生來說,大部分專業(yè)的ZEMI都是自愿選修的(大學院的ZEMI是無法逃避)。但進入大學后,基本上大家選修和必修課都是和國內一樣,可能會是很多人一起上課的大場面,有時很難單獨從專業(yè)導師那里獲取更詳細專業(yè)的指導。
因此,ZEMI課可以說是一個既能夠鍛煉日語表達、又可以提高思維能力的好機會。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點優(yōu)勢 :
-
收獲一群和自己有共同話題的貼心小伙伴
-
教授更熱心、更具體、更專業(yè)的指導
-
把握超豐富的前輩人脈/就職資源
-
了解專業(yè)真實需求,美化就職履歷
-
從畢業(yè)論文直接發(fā)展研究計劃書與方向,大大提高大學院ゼミ入選可能
-
鍛煉日語機增加,直面日本當?shù)匚幕?/span>
-
校園生活無限充實
…
想想,學部時期就能進入ゼミ,你連針對畢業(yè)論文提供寶貴專業(yè)建議的導師都有了,更不用說考大學院所需要的推薦信、教授關系網(wǎng)、升學指導…這些寶藏資源和機會。
所以,還是那句話,雖然ZEMI會比通常的大課來的辛苦一些,但是在學部就可以體驗ZEMI課,真的是十分不錯的嘗試機會!
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也祝愿都能考上心儀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