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一枚,沒拿到大廠offer,我盡力了。”
J同學本科雙非一本,自稱是海外TOP20的水碩,卻沒接到大廠offer,只拿到了幾個中小型公司的offer。
疫情時代下,回國好像成了留學生們一個心照不宣的默契。2020年的海歸人員較上一年猛增33.9%,應屆留學生,準備回國就業(yè)的人數,比2019年猛增67.3%,增幅是海歸總體的2倍。
而留學生們?yōu)榱肆魧W付出巨大,理所應當的認為自己是有競爭力的,更別提近年來互聯網大廠工作成了熱門的風向標,雖然無數畢業(yè)生前仆后繼甚至還沒畢業(yè)就盯上了大廠的offer,但現實卻往往是J同學的真實寫照。
小英在豆瓣曾經看到過一個“海歸廢物回收互助協會”的小組,小組內的一萬多名海歸都在吐槽求職艱難,帖子里總會提到“迷茫”、“崩潰”等詞語。
所以留學生在國內就業(yè)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般,越來越難嗎?
01
留學生成為“裸歸”一族
有的同學大學四年在國外極其“安逸”,沉浸在學業(yè)的世界里,雖然趕due和禿頭一樣不缺,但在實習和就業(yè)方面卻落國內的學生一大截。
不少同學早在學期結束前,就開始廣撒簡歷,只為求一份大廠offer。雖說如此,海歸留學生們還是在面臨成為有海外學習經歷、獲得海外學位證明,但卻沒有國際實習和工作經驗的“裸歸”一族。
可互聯網大廠求職的高標準、高要求卻不給他們留情面,根據《2019海歸就業(yè)力調查報告》顯示,90%以上的海歸在求職中遇到了問題,而有60%的人都是因為沒有相關經驗所以被pass掉。
現在因為疫情被迫gap或zoom的留學生們?yōu)榱私鉀Q這種情況,已經開始在家邊上網課邊實習了。
小英在小紅書上看到一位同學,由于時差問題所以通常會把課安排在實習后的午休時間,遭遇課程沖突實在沒辦法解決的,就先上課再上班。至于小組討論,同學們也表示理解她的工作,會等她下班后再討論作業(yè)。
所以,即使還需要上網課,但利用寒暑期或者課前課后安排好所有事情,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會有的。
02
期待月薪10萬,歸國只有4500?
其實留學生歸國說找工作倒也不難,難的是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比如成為一名光鮮亮麗的大廠員工;又比如找到一份遠超同等國內211應屆畢業(yè)生薪資的工作。
相信大家前段時間都聽說過好幾起出國花費130萬回國月薪卻只有4500的事件。
一位自稱留美5年回國的留學生花費140萬元人民幣,去面試時公司給出的薪資讓他難以接受,只有4500。
雖然這個男生被大家評價可能是個沒有什么真才實學的留學生,但出國留學花費不菲這個事情,本身就讓留學生對自己的職業(yè)薪資抱有很高的期待。
在UniCareer原來發(fā)布的一個調查中顯示:30%的留學生年薪不足10萬,60%不足15萬。但留學生們期望的月薪資卻在15000元左右。
有近50%的海歸留學生認為目前薪資水平沒有達到預期,遠低于預期的也有14%。
但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初入職場的我們》里有個張口就跟董明珠要10萬月薪的男生梁堅洛,背景優(yōu)秀,經驗豐富。
所以,海歸工作真的很難嗎?小英覺得未必,薪資可能只是為那些眼高手低的人設置的一個牢籠罷了,真正優(yōu)秀的人已經知道自己的能力了,并朝著自己的目標為之努力了。
03
海歸躺進體制內
還有一部分留學生,歸國后已經被求職卷到準備選擇躺平,去當公務員了。2020年有將近一半的留學生回國后進入體制內工作,21%進入國家機關和事業(yè)單位工作。
為什么年輕人們前赴后繼的走在公考的路上呢?
小英認為可能是在如今的海外留學生與準留學生眼里,工作穩(wěn)定、工資不多不少、有自己的時間已經成為了他們的主要求職目標。
包括微博中有些同學們在考慮去海外讀研的時候,問題已經從哪個學校就業(yè)有優(yōu)勢,變成了哪個學校哪個專業(yè)回國好進體制內。
事實上,考公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海歸們選擇考公只是從一條賽道上跑到了另一條競爭激烈賽道上。但如果選擇這份工作能滿足大家的安全感,那就去試試吧。
04
寫在最后
雖說留學生們自稱“海廢”,但《2021年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報告》也指出,企業(yè)招聘的平均月薪已經突破了10000,遠超國內應屆生水平。
所以,摘下海歸標簽后,自己能在職業(yè)道路上走多遠,靠的仍然是自己學習的能力。而還在疫情中搖擺的同學們,為什么不選擇賭一把呢?
還想了解更多留學資訊?歡迎關注51offer微信公眾號!